这周五学校给中考做考场,所以孩子放假。
周四那晚孩子因周五留在自己家还是去奶奶家,和奶奶争执不下。最后我们统一意见,让孩子去奶奶家。孩子心里不高兴,对奶奶发了一顿脾气后,跟我回家去。
回家后孩子捂着胸口说难受,生气生到胸闷。看他那个样子,我心里有点内疚,觉得自己没有尊重孩子的意见,没有支持他。又想起孙瑞雪老师曾经对我说:"要象母狮子一样,去保护你的孩子。"
我扪心自问:是不是又一次为了照顾老人的心情,牺牲了孩子?
我曾是一个软弱的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好多次犯了这样的错——为了维持自己好媳妇的形象,为了避免冲突,而选择顺从长辈,牺牲了孩子。转眼,十年过去,我终于不再是当年的自己,然而我是不是仍然在犯当年的错呢?
这么想着,自己也开始迷糊起来。这件事情,到底如何处理才是对的?
我试着问孩子:"你不愿意去奶奶家,是什么原因?"
孩子气呼呼的说:"奶奶实在太烦了。什么都要管。"
"你的意思是,奶奶不给你自由,是这样吗?"我理解孩子的感受,因为我们家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有这样的感受。因为奶奶的个性使然,和奶奶在一起,很容易被管制,而失去自由。所以,我们都不喜欢长期和奶奶在一起。总觉得需要适当的和奶奶分开,才能拥有自由的空间。
孩子点头说:"是的,和奶奶一起没有自由。她管得太多,太烦了。"
"嗯,这一点妈妈很理解你。因为奶奶的性格的确是这样的。那你知道,奶奶为什么说,让你去她家好好复习?你知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也不放心你留在家里?"
孩子没回答。
"你告诉我,如果你留在家里,会怎样安排一天的生活?"
"做做功课,打打游戏啊!"
"嗯,你看,你说到了打游戏。我们的规则一直是周六周日才可以玩游戏。你却一放假就念着玩游戏。如果你没有玩游戏这个打算。奶奶和妈妈都会放心的让你留在家里。可是,你玩游戏常常没有节制。爸爸妈妈不在家管着你,你很可能一直玩下去。所以奶奶说,让你去她家,好好复习。"
我继续问孩子:"那么你不愿意去奶奶家,到底是因为奶奶烦?还是因为不能玩游戏?"
孩子说:"两个原因都有。"
经过和孩子的这番对话,我发现自己的思绪拨开了云雾。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先前的迷糊,原来是因为这件事里面,杂糅了两件事情。而我自己也因此产生两种不同的情绪,杂糅在一起。一件事情,是祖孙之间的相处;另一件事,是关于玩电脑游戏的规则。
一旦把事情剥离开来看,就看到了解决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
我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功课,就是如何在祖孙的相处中,能够支持到孩子,又安慰到老人。
而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和支持孩子玩电脑游戏的先生,作深入的沟通,统一认识,去规范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情。最终与孩子一起开诚布公的去讨论这件事情,重新建立一套三个人都能够认可,并共同去执行的规则。
当自己能够跳出事情本身,俯瞰的去看待事情,剥离掉自己的情绪,对讨论的推动也开始变得理性而有效。
最近,我们已经在闲暇的时候,开始分别讨论这两个主题,也渐渐的清晰了努力的方向。
在这件事情上,我产生了一种顿悟。一种抽丝剥茧的去整理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是自己了悟到的,它是从我内在升起的认识,而不是别人教导的,因此它成为我的一部分,让我更清明的看生活。非常感恩,非常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