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认为写作是需要灵感的,如果没有灵感宁愿不去写。所以,他们停下笔,只是一味地等待灵感的出现。灵感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柴可夫斯基说过:“灵感就像一个反复无常的客户,等待他的到来,你可能要花好长时间。定期写作,你就会发现好的想法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写作灵感稍纵即逝,却也突如其来,写作活动促进了灵感的诞生,灵感也使写作富有激情和动力。灵感并非写作的必备条件,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因为并不是灵感创造了写作,而是灵感促进了写作。
那种为等待灵感而不去写作的做法,其实是给自己的懒惰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结果变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麻痹和安慰。
对于写作,永远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只要去写,不断地写就好。
那么,如果我们一时间没有灵感该如何做,如何才能使写作不断线?
一、随时记录灵感,尝试每天记日记
每个人都有过灵感闪现的时刻。灵感的闪现经常是迅速的,也是易忘的。这时,我们就需要快速地将其记录下来,不拖延,不找借口,马上记录下来。这些记录,会成为我们写作的宝贵财富。有时,偶遇比百般寻找和思考更有价值。
当没有灵感出现时,就尝试着每天记日记。许多人都有记日记的习惯,有的甚至坚持了几十年。
每天身边发生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事,见到了什么人,想到了什么,内心有什么感受,都可以通过日记记录下来。有的人日记本就有几本,甚至几十本。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有人还学会了用手机记日记,利用语音输入、手机备忘录、语音笔记、云笔记等软件记日记,既方面又快捷,还可以随时记录,随时打开,随时查看。
许多人都把记日记作为练笔的好方法,始终勤耕不缀。既留下了记录,又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还可以把日记作为写作素材,经常翻阅,不断激发写作灵感。
二、回忆亲身经历
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很多的事,遇到很多的人。这些人和事,就是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想过去的某段经历,遇见的某个人,去过的某个地方,做过的某件事,产生的某种见解,流露的某种情绪……仔细思考,不断想象,把它们逐渐勾画出来。
写作者要写出自己的经历,特别是那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经历,将这些经历进行文学化处理和塑造。比如增加一些故事情节,改变一些事情经过,改换一下人物的角色和性格,或者将几个人的语言和性格加在一个人的头上。
这样,通过改变与放大,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让读者能从作品中人物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很多作品都有作家自己的影子,有的甚至将同样的经历转化成了不同的书写内容,产生了不同的感人效果。
人生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观察、揣摩、思考,进而写下那些具有独特性、艺术性、独具魅力的经历。
三、尝试回到童年
童年是我们的回忆之地和反思之源,有许多的感动,也有许多的秘密。童年的幸福与不幸,形成了我们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凝聚成回忆的根源,刺激着我们的创作欲望。
童年的不幸,幸福的缺失,欲望的无法满足,让我们迷失在心灵的黑暗中不能自拔。
童年的幸运,儿时的友谊,亲情的不断延续,让我们沉浸在幸福的旋涡里自我满足。
顺着童年的枝蔓,抽丝剥茧,看到人世间的诸多不幸,体会生活的无数可能,探寻儿时的千般秘密。
回到童年,自我反省,自我陶醉,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些经历不断重写,转换人物,变换故事,轮换场景,替换过程,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挖掘,返回记忆中的那个世界,重构童年的种种回忆。
四、试图记录梦境
许多人晚上都做过梦。梦境一般都比较怪诞、离奇、有趣,如果能试着把梦境中发生的事记录下来,就可以变成写作素材。
我们可以用手机录音,或者在床边放一些纸笔,一旦梦醒,就可以快速地把梦中发生的一切,以要点的方式概括记录下来,并以这些梦境为大纲,拓展、补充和完善其中的细节,逐步进行深加工。
这样就可以写出一篇很好的文章。
写作并不难,寻找灵感也不难。灵感不是等来的,许多时候写着写着灵感就来了。如果刚开始不知道写什么,那就先随便写写。这也许就是写作的前奏,写着写着,思路就打开了,随之文思泉涌。
如果缺少灵感,无法持续写作,可以试着告诉自己,会说话就可以写作,把写作当成一件容易的事,把写作当成与朋友的聊天,把写作当成和读者谈恋爱,可以试着模仿,可以适当啰唆,也可以吵架,这样就能提升写作兴趣,拓展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不要非等灵感出现才去写作,如果实在写不出,可以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用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仔细倾听自己内心的独白,当你真正静下心来,放空自己,灵感就会与你不期而遇。
千万记住,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只要按照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去写,写出来,好不好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