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读传记,省内心-《曾国藩传》读书感悟(6-2/17)
正文:
大家好,欢迎来到《读传记,省内心 》。品味历史沧桑,阅读促进成长。今天是4月3日,继续为大家分享的书是《曾国藩传》。
本书破解了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道。作者张宏杰目前已出版五本关于曾国藩的书,累计100多万字。作者研读大量资料,形成这本简明的《曾国藩传》,让读者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对曾国藩一生的功名事业和心路历程有所了解,并从中汲取成长的养料。
今天,我们共读第六章《湘军为什么牛气》,由于内容较多,考虑阅读体验,本章节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解读,昨天是第一阶段,以下是第二阶段。
上回说到:正当曾国藩万念俱灰之际,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让他终于不再想死了。
06 湘潭大胜,终获所成
原来另一路湘军在湘潭取得了大胜。这是太平军军兴以来,清军取得的唯一大胜。可谓是太平天国与清朝命运的转折点。
湘潭之战,湘军水陆不足万人,与三万之众的太平军做殊死战,前后六天,十战十捷,太平军精锐几乎全军覆灭。 曾国藩终于不再想死了。他笑曰:死生盖有命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剿灭太平天国上,咸丰起初很有信心。他日夜不停,阅读战报,下达指示,然而他一路调兵遣将,太平天国却一路势如破竹。自从镇压太平军以来,咸丰所接到的都是兵败如山倒的失败报告。
就当他近乎绝望时,却收到了湘潭大捷的消息。大喜过望,当即嘉奖:湖南省文武百官,除巡抚一人之外,曾国藩皆有权调遣。从根本上改变了曾国藩在湖南的政治地位。曾国藩打掉牙和血吞,终于取得了胜利。
后来他在家书中教育儿子说:“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真处逆境之良法也。” 曾国藩深切地感到,于有志者而言,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这构成了他生命经验中最核心的部分。
07 高薪养廉,打消顾虑
看到这里,或许有些疑问:为何正规军不堪一击,而湘军就所向披靡? 这得益于曾国藩的“反思”习惯。 即反向思考。湘军创立之初,他并未先去想“湘军怎么才有战斗力”,而是先分析“绿营兵为什么没有战斗力”。
大多时候不需要有什么天才想法,只要好好总结别人犯的错误,然后避开,就成功了。 基于这个思路,曾国藩发现,绿营兵败在制度缺陷上。晚清首要的制度缺陷是“低饷制”。这就导致了很多怪现状。士兵一边当兵,一边做别的事,以便贴补家用。军官则动用军事装备来经商赚钱。这样一支军队,还谈什么战斗力呢?
“低饷制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财政制度。短期来看,可能节省了财政经费,但军队战斗力却几乎为零。 曾国藩在这一点上的改革就是实行厚饷制。 因为军饷高,湘军招人很容易。曾国藩是一个文人,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他做事非常踏实。文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纸上谈兵,但实际上做任何事都首先要解决物质基础。
08 将必亲选 ,兵必自募
湘军制度改革第二个创新是“将必亲选,兵必自募”。
绿营兵最大的问题是“兵与勇不相得,兵与将不相习”。将与兵如同路人,“胜则相忌,败不相救”。 曾国藩曾说,即使“诸葛复起”,这样的军队也打不了胜仗。
基于此,曾国藩制定了“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即他挑选他欣赏的人做营官,营官再去挑选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做统领,一层层挑选下去,直到普通士兵。这种做法是其实是一种最为朴素的认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样一来,每一层上级和下级之间都知根知底,且有选用提拔之恩。因此,和绿营兵不同的是,湘军“胜则举杯相庆,败则出拼死相救”。这一重大组织原则不仅被用在治军上,后来也多出现在企业管理方面,沿用至今。
09 将出士人,兵收山农
湘军制度改革第三个关键就是选人,“选士人领山农”。
“选士人”就是军官要用读书人,而不用有经验的绿营军官。湘军将领大多是知识分子,因为曾国藩认为,精神力量远大于身体。行伍出身的莽夫虽有一时之勇,但没有坚定的信仰。曾国藩要建立一支有信仰有精神力量的军队,因为信仰出战斗力,精神出战斗力。
那什么叫“领山农”呢? 绿营兵有一个严重问题是兵源不好。当兵的大都是地痞流氓,或游手好闲之辈。 曾国藩反其道而行之,“不杂一卒,不滥收一弁。”他招募的人以“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 因此湘军军人穿得很朴素,一个个都能吃苦,非常实干。
正是靠这样一支军队,曾国藩成就了一番大事。
10 统一思想,凝聚军心
除了以上改革,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重视政治教育。 太平军就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太平天国建立了“讲道理”制度,定期将军队召集训话,思想动员,要求他们放弃杂念为天国事业忘我牺牲。 当然,这种精神力量明显来自对宗教的虔信。 但却对太平军战斗力的提升作用极大。
对付这样一支军队,湘军也要有自己的政治教育。曾国藩是一个非常重视精神力量的人,他曾说:“古来名将得士卒之心,盖有在于钱财之外者;是以金多则奋勇蚁附,利尽则冷落兽散。”即:真正厉害的将军,不仅要搞物质刺激,还要抓住这支军队的心灵。
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是“军纪”。除了苦口婆心的宣讲外,曾国藩还亲自编写了《爱民歌》,采用歌谣进行爱民教育。“军民如一家,千万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人又和。”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这套建军思路是非常高明的,湘军日后的成功正是基于这些制度基础。他一生历经千难万险,处理过无数大事,大体都得当。根因就在于:不怕费心费力,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智慧愈苦而愈明”,是他的切身体会。
【个人成长践行清单】
“读传记,省内心”。从曾国藩的成长故事中,我们能汲取怎样的养分,又该如何去践行呢?
试着每天问问自己:
01 人在被逼的情况下,往往爆发出来的潜力巨大,今天我”逼“自己了吗?
02 今天我反向思考了吗?不光问自己怎么才能做好,而是把”为什么做不好“为切入点”。
03 我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吗?为了积累信任影响力,我做了什么?
04 我在别人心中是那个“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人吗??
05 我是个“纸上谈兵的人”吗?我是否学以致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