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走这条路让我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但是后来我发现,我失去的比我得到的更重要。
2015年夏天,我毕业了,那年我22岁,正可谓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想在政治道路上干出一份自己的事业,甚至我毫不客气地对自己说:“三十年后, 我还你一个将军!”那时的我,以为“将军”就是我人生的答案。可是我错了。
来到工作岗位上的第一天晚上,我找指导员谈心,告诉他我的一些想法和人生目标,本以为我积极上进的心能够换来他的褒扬与赞赏,却没想我只收到一句:“我希望你能够坚持。”我不知道这是冷水还是鼓励。接下来的生活就是按部就班地工作以及与一群老兵油子打交道,也就是这两个现实,在一年的时间内把我的梦想击得粉碎。
父亲年轻时是金庸、古龙武侠小说的忠实粉丝,他告诉过我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可能是体制或者环境的原因,这里的人除了工作以外,最热衷于勾心斗角,不过在军校里的成长还是让我很快进入了情况。即便如此,我依然对这种事情感到厌恶。因为我性格本身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人,深谙世故却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虽然我简单,但并不代表我不懂,只不过我不会打先手,可是周围的人却总是喜欢主动出击。大概这就是社会吧。然而实际上,社会中的勾心斗角比这里要更加残酷,因为关系到他们在社会上的生存与立足。或许,这是成长中的必经之路。
日常的工作归纳起来就是管理、组织和偶尔的一些文案工作,并且一年的磨练也让我应对各种不同的任务都能够游刃有余。我不能说这些东西对我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我很摸自己的底——如果让我回到地方,我的工作能力要从零开始,甚至我都怀疑能否养活自己。岗位、专业、学历的限制让“将军”之路产生了“如果”,如果当不上将军,如果突然回到了地方……于是我开始质疑自己,开始总结自己。这种“如果”为我日后的思想转变埋下了种子。
其实自打上军校开始,身边的朋友也好,父母的朋友也罢,都很羡慕我这个职业。工作不用愁,工资待遇好,甚至在他们眼里,我比自己的同龄人要优秀的多。他们认为,有这样一份好工作就是优秀了。其实不然,工作不是判定一个人是否优秀的主要因素,更不是决定因素。可能因为父母那一辈是从穷苦年代度过来的,在他们思想深处对社会保障本能地缺乏一种安全感,于是乎让自己的孩子进入体制内,有稳定的收入,有稳定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才是最好的出路。
“你以为的稳定,其实是在浪费生命。”这句扎心的话把我原本以为正确的“答案”否的一干二净。这时,我刚好毕业一年。
这一年,我认清一个现实——我终究是要回归社会的。可是当我回顾自己的成长时却遗憾地发现,这一年,我没有成长!第一次切身体会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一方面,我在社会上的人脉没有增加,即便是到现在为止,我的圈子还仅仅局限于我的那群小伙伴们。再有,在这里形成的工作能力,回到地方都得从头开始。最重要的一点,我正在与社会慢慢地脱节,而且这个是我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避免的。而于我的小伙伴而言,他们结交了许多新同事,新朋友,并且在地方他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大更复杂,因此他们成长得更快。现在回想起“我比绝大多数同龄人优秀”的这句话时,不禁感慨,这只是暂时的,等到而立之年,他们的事业都小有成就,而我回到社会需要重新起步。许多人对我这个说法嗤之以鼻,但这就是现实。
人生的答案没有了,就只剩迷惘。
16年10月,是我毕业后第一次休假回家,除了在家陪陪父母,见见亲朋好友,大部分时间我都去旅游了。毕竟在笼子里待了那么久,真的想好好出去看看这个世界。没想到的是这次旅行竟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
旅行的第一站是济南。有个老铁在山财读研,我陪他在济南玩了一个星期,基本上每天都跟着他去上课。大学的课堂一直令我心驰神往,哪怕独自一人在走廊里背诵英语,都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坐在哪里听课,甚至都忘记自己是谁。课后与他的同学们一起交流,我惊奇地发现,我聊的话题他们不感兴趣,他们聊的东西我听不懂——我脱节了,毋庸置疑。并且他们在我眼里很优秀,虽然他们只是学生,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头衔,可是他们的气场就在那里。一个月薪不菲的军官,第一次在一群研究生面前感到自己一文不值。我平时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但是在他们面前,我感觉自己很low。他们的举止言谈无不显露出自己的自信与坚定,什么就业压力,只要努力提高自己,就业机会自然也就来了。他们讨论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甚至是未来的商业趋势。最简单的,他们把自己参加的某个商业活动的心得体会拿出来相互分享。和他们在一起我感到很舒服,不八卦,没有多余的唾沫,没有那么多脏字。
当你处在一个环境中发现身边有许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时,说明这个环境是让你进步的;反之,则让你退步。
审视自己这一年周围的人,毫不夸张地说,比我优秀的人我只发现了一个。我并不是在彰显自己的价值,而是实实在在的残酷现实——这个工作了一年的环境在让我退步。他们除了擅长勾心斗角以外,还特别喜欢提自己或者他人的“当年勇”;不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反而对他人的小缺点评头论足;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只知道自己当年如何如何。但是济南的日子却让我耳目一新,在大学里我发现了许多比自己优秀的人,和他们一起可以有一个价值观的交流,我们可以一起讲目光投向远方,我想这才应该是我成长的环境。我还年轻,不应该在这样的年纪沉沦于乌烟瘴气之中,不应该安逸于当前的稳定。在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之后,我更痛苦了,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实现。
离开济南之后,我来到了河南,参加一位小伙伴的婚礼。也是恰恰在这个时候,我结识了小伙伴的小伙伴。她是在校大学生,学法律的,于是我就向她咨询有关司考和法硕的事情(因为曾经有过这个萌芽)。在详细了解之后,我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决定尝试一下。
假期结束后,我发现自己在这一个月学到的东西远远比我在这地方待一年学到的东西还要多。回到单位,在做了短暂的调整之后,我开始在那位朋友的帮助下复习司法考试。司考需要复习的资料之多,时间跨度之长,决定了它的难度,学习司法需要一股异于常人的坚持与韧劲。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法律确实挺有意思,就算不是为了应试,了解点法律知识还是有好处的,进而我开始喜欢这个东西。途中学到一半也有过放弃的念头,可是心中那种太想改变自己现状的信念支撑着我坚持到了最后。
当经历过自己最不想要的东西之后,才会明白自己最想要什么。是的,我太渴望离开这了。我坚信有这样一个团队,有这样一个工作环境的存在,那就是身边的人都共同聚焦于团队整体目标,而不会去费尽心思勾心斗角,去斤斤计较,他们之间都能够让彼此感到舒服。我之所以没有进入这样的圈子是因为我还不够优秀,因为刚才我所描述的是一个精英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份子都有着较高的教养与内涵。我坚信,当我足够优秀时,会有一个这样的团队向我伸出橄榄枝。于是从去年12月开始,我就怀揣着这个必胜的信念学习司法。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我人生的答案也越来越清晰——从事法律,当一名律师或者到大企业当一名法律顾问。这一切的前提是我必须先拿到司法证,然后离开这。答案找到了,路也就清晰了。
可以说今年除了工作,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习司法上,基本不闻窗外事。将近一年沉下心来的学习,使我的内心安静了许多,并且我越发觉得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份坚持与执着使我的精神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升华。经过十个月的不懈努力,我坚持到了最后。考完试当我有精力回顾这一年经历的时候,我意外的发现自己变了。这个变是成长。
其中表现最主要的一点是坚持。可能我之前并不是一个能够坚持的人(也或许是我本身没有发现),但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使学习变成了一种习惯,使坚持内化为我性格特点的一部分。考完司法后,现在每天坚持着健身,学习英语,而且很实在地感受到了自己身体的变化和英语能力的提高,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还有一点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安静与沉稳。在把精力转移到工作上之后,我发现自己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不那么敏感了,心没有以前那么浮躁了,而且还开阔了许多,或许是我现在更分得清主次,就是只在乎自己该在乎的事情。其实我们就应该这样,不被其他琐碎的事情而打扰,确保能够打扰你内心的是你所关心的东西。同时一年的沉寂也让我看明白这个环境的是非曲直——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一切都是相对的。你看到的黑未必是黑,我看到的白也未必是白。
对于我来说,这两年最大的成长就是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虽然目前无法实现,但我现在做的,就是为实现这个答案做准备。我想我是幸运的。有多少人为了柴米油盐而活,又有多少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甚至他们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明自己人生的答案是什么。为什么答案对我们如此重要,那是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它时刻指引着你,标榜着你,不管你走向哪条路,都是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人这一生所有的拼搏和努力最终都是为了生活,仔细想想不是吗?我们努力学习,拼命工作,都是为了能够给自己和家庭一个更高的生活品质,或者在某一领域有着良好的声誉。但是我想说明一点,任何放弃生活的努力都毫无意义!
生活实际上很有趣。曾经看到过一个关于“点和线”的理论,就是说命运是由许许多多的点连接而成的。倘若我没有去济南和老铁相聚,就不会这么快找到答案;如果我不去河南参加婚礼,就无法与法律结缘;如果没有家人和战友的支持鼓励,我可能坚持不到最后……总之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命运。一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在此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给予我最大的精神支撑;
感谢我那群优秀的、令我感到骄傲的小伙伴们,你们是我生命中“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谢在司考路上与我并肩战斗、令我感到敬佩的战友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与相互鼓励驱使着我逆流而上!
栀 子
2017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