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了《人民日报:一个人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这篇文章,有很多人阅读,关注,这其实让我有些惶恐。
当时只是把自己的思考认真记写了下来,没想到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欢。
后来我自己也无数次去读那篇文章,我想保留自己的优点,更想找到自己的思想漏洞,最后发现关于读书的意义,我总结得并不全面。
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的构思和写作,时间跨度是两个星期,对于日常每天一篇甚至一天几篇文章的自媒体作者,这个时间是很长了。
希望我花时间打磨的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04 怎么做人做事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只思考两个问题,如何治理天下和如何做人。
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今天这个物质丰富的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思考天下大事,但仍然需要解决自己做人做事的问题。
如何做人做事小时候父母教,老师教,但是这些教育是不均衡的。
比如我上学时候父母经常忙着种地收割,老师很多都是不听话就被狠揍,丝毫不给余地。
还有些老师和家长他们本身的品行就勉强该如何教好孩子呢。
成年后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自己的人生,而人这一生有很多问题都很困惑。
昨天群里一个朋友说有两个女孩喜欢他,一个喜欢买买,很漂亮。
一个长相很普通,但是勤劳踏实。
他不知道怎么选,如果他看过《包法利夫人》就知道爱慕虚荣的女子不适合他这个老实的乡下来的打工人。
前几天有一个小孩,他吃完东西垃圾随便一扔就扔到了我脸上。
我问他,他说爸爸平时都是这样的,每次开车也都是垃圾扔出车窗外的。
做人是没有绝对的标准的,很多事情也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被环境和周边的人影响长大,建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观。
但是这样的价值观到底是怎么样的,到了社会就会被检验。
如果你想要做一个优秀的令人尊敬的人,你就需要去看书去修剪你的价值观,完善你的品性,储存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好的的捷径就是去读书。
05 看到生活的真面目
曾经一度我就觉得为啥大家每天都关注那些看起来不怎么样的电视剧。
直到我开始写读书笔记,发现很多人都在读书,写文章。
我突然明白了,不是大家都在做这件事,而是系统一直推荐的都是我这一个时期所喜好的事情。
互联网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你所看到的都是根据你以往的浏览记录推荐的。
很片面很危险,久而久之你会觉得你的世界观就是世人的世界观。
我妈天天看婆媳关系的短视频,她就会觉得恶媳妇很多,婆婆都好可怜。
思考不难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成了互联网的青蛙,被困在你自己的坐井观天里。
但是书不一样,除非你特意选一个类型的书,否则你遇到的是多面的,带来的思考和成长也是全面的。
尽管很多书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这些虚构会让你看清生活是多方面的,是有各种各样的真实维度,你的大脑会学会更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
你会发现婆媳问题有时候不仅是婆媳问题;更多的可能是儿子和母亲的问题;是儿子和媳妇的问题;是育儿的问题。
没有一本书能让你的人生一帆风顺,但是一定有很多书可以让你看清生活本来的面目。
就像《活着》它告诉你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但是能够活着总是美好的。
06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们都有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容易满足,精神世界容易被忽略。
大学刚毕业那几年和同事们经常聚会,每次吃完饭都会去KTV唱歌,唱的时候是真开心,多巴胺被无限放大,兴奋到了极点。
可是每次兴奋过后,回到住处都会感觉特别的落寞,空虚。
我一直想不明白,明明刚刚那么快乐,为什么按下结束键的时候得到的是内心的凄凉。
后来我发现读完一本书,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那种满足和喜悦反而会持续很久。
不管你愿不愿意,生命总是在某些时候充满了虚无和空荡。
这些虚无和空荡会让你莫名觉得活着真没意思。
但是读圣贤书,你会发现那些对生命有强烈渴求的人,都是爱读书的人。
他们的心里都有一座温泉,不断生出激情和创造性,这些东西把他们的内心塞得满满的,带着快乐和幸福。
07 想得开(找到自己,接纳自己)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见无数个人,但是只能活一次自己。
苏轼一生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却也仕途坎坷,三次被贬。
但他自幼受父亲精心教诲,饱读诗书,不管人生跌入何种谷底,他都能坦然面对。
他种菜,写诗,治水,研究美食,处理政务,从未被苦难打败。
那些从年少时候就读过的书让他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一个官。
他一生都践行自己为民请命,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的性子,因此得罪了皇帝被贬他丝毫不抱怨。
读书人他们在书中找到了自己,也接受这样的自己,更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自己带来的后果。
读书让你看到无数个人不同的人生,遇见他们和他们一起经历他们的人生,然后找到自己,接纳自己。
以前我总觉得家里太乱,收入比不过各种亲戚家的孩子,后来看书多了,就不在意了。
家是我自己的,怎么舒服怎么来,人生是自己的,你的好坏感知的只有自己,说到底跟谁都无关。
读书多了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不是最好的,但一定不是最差的;永远有人比你更幸福,也有人比你更痛苦;
那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也曾默默无闻,也曾历尽磨难,他们的成功也是必然中带着偶然;
那些比你富有比你能干的人比你努力,比你凄惨比你悲伤的人比你快乐;
不是你不会写故事,是你本身没有故事;比你惨的人可能比你快乐,比你优秀的人可能没你活得长。
为什么有人觉得自己生活过太苦,因为他们可以对比的只有隔壁的老王或者隔壁的隔壁的老李,他不知道比他不幸的人比比皆是,也不知他的不幸其实源于自己。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仍然热爱生活。”
我们都是普通人,当你读过很多书,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很普通,但是这种普通却是很多人跪求都求不来的;你会意识到这种平凡也是一种高贵和伟大。
写在最后:
书是灵魂的清洁剂;是大脑的营养液;是苦难的避难所;是精神的安乐窝;是你拥有更充实更美好人生的最低廉的工具。
其实很多人不是不愿意看书,是因为思想的老旧让他们习惯性觉得,书都是枯燥无聊的。
就像以前我一直以为纪录片是很枯燥无聊的。
最近停止写剧评之后,我有意去看一些纪录片,当我看了几集发现那些历史人物的真实故事可比虚构的电视剧精彩多了。
所以你也可以尝试下,去翻看一本书,或许你就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