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01】我采用的预判未来趋势、展示历史面貌的方法是: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
【02】过去30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最主要的慢变量是工业化、城市化和技术创新。
【03】我会尝试用一种“鹰眼视角”来观察这些变量:既看到远处的群山,又看到草丛中的兔子。
【04】历史感是一种通过知识的积累、长期的思考、细致的观察、突然的顿悟形成的直觉。
【05】用过去的确定性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你只会变得越来越悲观。
【06】这就是旧的事物会被清除,新的事物会落伍的原因,你需要去寻找的是能够带来“反转”的“新新事物”。
【07】未来的历史学家会把2018年视为一个新的起点。
【08】历史是由快变量决定的,也是由慢变量决定的,但归根结底是由慢变量决定的。
【09】慢变量是一种一旦打开就无法合上的趋势。
【10】 风口不重要,潮流不重要,洋流才重要。
【11】找到了慢变量,我们就能找到定力,但找到了小趋势,我们才能看到信心。
【12】发展初期看大趋势,发展后期看小趋势。
【13】在未来时代,小众才是主流。
【14】我们在2018年的旅途中找到的5个新“变量”:第一个变量是大国博弈,第二个变量是技术赋能,第三个变量是新旧融合,第四个变量是自下而上,第五个变量是重建社群。
【15】在人类历史上,人工智能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冲击力可能是一个量级的。
【16】每一种技术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个市场也都有自己的性格,只有当技术的性格和市场的性格匹配起来,才是真正的佳偶天成。
【17】有些新技术在看起来离新技术最为遥远的领域找到了广阔的应用天地,并能通过为普通人赋能将这种潜能进一步放大。
【18】在观察这些技术的未来趋势时,我要强调以下两个对技术的评判维度:一是技术和市场的匹配程度,二是这些技术是如何为人赋能的。
【19】有的传统企业已经学会了新兴行业的打法,它们就像老兵穿上新军装一样,会从一个别人想象不到的地方发起反击。
【20】从长期来看,城市的发展应该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力量能够维护城市系统的多样性,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激发出普通民众和基层社区的创新。
【21】“多核城市”是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收缩”,而保持了开放性的城市才能更好地实现“精明收缩”;很多城市、很多社区正在爆发“颜值革命”,街道和社区正在变得更美、更有生活情趣。
【22】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只有重建了社群,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自我。
【23】在某些地方,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由于条件的变化和核心人物的推动,出现了一种“从云到雨”的趋势,原本松散的社群开始自发组织、自发生长。
【24】在创新阶段,寻找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更重要,在边缘地带更容易找到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技术必须与市场需求匹配。
【25】中国革命的成功靠的是“群众路线”,中国经济的崛起也要走“群众路线”。
【26】除了极少数石破天惊的突破性技术外,大部分技术都是已有技术的“混搭”,也就是说,它们把已经存在的技术用一种别人未曾想到的方式重新搭建起来。
【27】农业终将成为一种很酷的人玩的很酷的行业。
【28】2018年,我把观察到的关于技术创新的变量叫作“在无人地带寻找无人机”。
【29】在创业阶段,技术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用场景。寻找应用场景有三个步骤:一是选择,二是适应,三是改造。选择是指在少有人注意的边缘地带、交叉地带往往更容易找到新技术的应用场景;适应是指在你找到应用场景之后,必须根据场景和需求调整技术;改造是指在无人地带,新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先行优势,掌握更多的信息,为更多的普通人赋能,并进一步创造出新的需求,直至重建一个更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
【30】观察一种新技术的未来,不能只看它是否先进,而要看它能否与市场匹配。只有能够与市场匹配的技术,才会有足够广阔的商业前景。
【31】速度为王的时代即将谢幕。一个企业的增长速度最快,并不意味着它最具成长性,相反,这可能意味着它是商业世界里的杂草。
【32】能够最大限度地推动中国经济崛起的并不是核心技术,而是应用技术;中国在选择应用技术的时候,应该寻找与自己的市场性格最为匹配的技术。
【33】在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成功经验是找到了流水线;在信息化时代,中国经济要想最终胜出,要靠“群众路线”。
【34】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也不是进攻,而是改变作战规则。
【35】“群众路线”是一种整合了“工程师红利”和“市场红利”,专注于应用技术的快速应用,再从应用技术反作用于核心技术,用强大的市场力量诱使核心技术与自己一起演进的战略。
【36】2018年,我们突然发现,新兴产业的战斗力可能被我们高估了,而传统产业可能被我们低估了。老兵不死,他们只是穿上了新的军装,改变了作战方式,他们正在悄悄地积蓄力量,很可能会从人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绝地反击。
【37】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你慢慢会悟到:迂回就是捷径,模糊就是清晰,分散就是力量,混乱就是有序。
【38】跟踪是连续的观察。你要是能学会停下来、慢下来、趴下来,就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细微之处。处处留心皆学问。
【39】自下而上生长起来的城市更具多样性。一个城市基层的根系越深越广,城市的发展经验就越丰富,出现基因突变的时间就越早,就越容易形成一种“多核”的新物种。未来的都市圈不会再是过去的“单核城市”,而是一种“多核城市”。
【40】卑微者最顽强。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从来没有受到过重视。上天只帮助能够自助的人。
【41】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审美观,你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你可以遵循一条清晰的主线去寻找:越是在自下而上的力量得到尊重、得到赋能的地方,对颜值的追求就越强烈,美好的东西就越容易受到追捧,就越容易在混乱中涌现出秩序。
【42】永远不要低估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43】中国人已经意识到,只有重建集体生活,才能更好地发现自我。
【44】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社群生活,才能更好地发现自我;只有当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学会如何彼此相处,一个社会才能更加平等、和谐。
【45】“第一人生”和“第二人生”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第一人生”,他们就赚不到钱,就无法支撑他们的“第二人生”。没有“第二人生”,他们又会觉得“第一人生”’太枯燥,所以“第二人生”是用来滋养“第一人生”’的。
【46】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重建社群的新变量呢?这是一股由多种力量汇集而成的激流。第一种力量是丰裕社会,第二种力量是择邻而居,第三种力量是网络连通。
【47】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无法阻挡世间的洪流,但可以让身边的小环境变得更有尊严、更有趣味。
【48】我相信重建社群在未来会成为影响中国的深刻变量,因为我相信:社会发展的剧情经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转变。
【49】不仅成年人需要社群,孩子也需要社群。只有当我们重建孩子的社群,才能真正教育出阳光自信的孩子。
【50】未来的收入分配是一条N形的波浪曲线。在未来,仅仅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干脏活和累活的劳动者收入会越来越高,受过专业训练的熟练劳动者收入更高,这是第一个小波峰。随后,收入水平会急剧下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水平是最低的,这是个波谷。最后,那些最具有创造力的天才人物收入水平最高,这是最高的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