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北大留美硕士王猛因控诉父母的“万字长文”引发广泛关注。这个所有人眼中的标准“学霸”,前途无可限量的年轻人,在心理上却有着明显的缺陷,成为影响他个人发展的绝对短板,而他把这一切都归结为自己原生家庭的错,甚至不惜为此与父母决裂。
在网上爆出的王猛的“万字长信”中,王猛历数从小到大父母对他的种种“伤害”,他写道,“在原生家庭受到情感忽视”,因此“选择与家人决裂”。从他的信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敏感脆弱的小孩子,在最需要父母情感抚慰的时候,一次次得不到回应,一次次失望,慢慢把自己变成一座孤岛;也看到这个小孩子一路辛苦走来,外表越来越强大,内心却始终无法放下对父母的怨恨,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戾气。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个小孩子终于决定面对心理咨询师打开心扉,自我解剖,迈出自我修正的第一步,他写下这些文字就是为了弄清楚,“自己在伤害已经发生之后可以做什么”,“来帮助自己完成两件最重要的事情,就业(包括深造)和建立亲密关系”。
王猛的遭遇无疑让人同情,但是,在探讨父母不太恰当的行为对孩子可能造成的伤害之外,笔者认为,对大多数“王猛”来说,冷静思考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影响,正视它,面对它,试着解决它,或许是更加重要的一件事情。
王猛的事件,把“原生家庭”这个词又一次拉回了大众的视野。原生家庭,本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指的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近两年,随着心理学的普及,“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一度火热异常,相关分析文章层出不穷,仿佛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原生家庭的问题,许多年轻人受其影响,纷纷开始“自我分析”,甚至“对号入座”。豆瓣上有一个很火的小组,名字就叫“父母皆祸害”,其影响程度可见一斑。
诚然,原生家庭对个人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
然而,我们说,原生家庭对个人心理健康影响重大,并不代表面对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我们就束手无策,一点办法都没有。可以这样说,没有谁的成长环境是真空的,没有谁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我们讨论原生家庭,目的是通过回忆并分析童年经历,找到现在性格形成的原因,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理解他人,而不是把原生家庭当做借口,一味抱怨,陷在自怨自艾里拒绝成长。
好在,王猛已经在这样做了。对王猛来说,写下这些“万字长文”本身,就像划开伤口取下标本研究自己的病理,本身就是接纳自我正视自我的一个过程,这是了不起的第一步,是自我修正自我疗愈的起点。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会慢慢把父母施加给你的影响和你自己对自己的判断分离开来,你会建立更加坚实的自我认同,你会慢慢对原生家庭释然。
对更多的“王猛”来说,如果你不是存在特别明显的心理疾病,需要从原生家庭中寻找原因,建议你不妨忽略“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因为很多时候,某个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恰恰是因为你对它给予了过分的关注,所以当你选择忽略它的时候,它也就真的不成问题了。
说到底,我们都是带着原生家庭深深烙印的普通人,希望更多的“王猛”都能以成年人的成熟心态来面对它,解决它,尽快和原生家庭和解,和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