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卓卓奶奶说今天可能有大雾,起床一看,雾好大。比平时提前了十五分钟出门等着车。卓卓也因为大雾放了一上午假。
上午上课听写了第五单元的单词,不理想。看来周末让回去背单词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是敷衍。试了一节复习课,发现了很多问题,时间不够学生做题效率低,感觉自己总是不在状态。修改了课件,总结了语言,希望都会顺利吧。
晚上给卓卓讲了绘本<生气汤>,光看名字脑海中有很多想法,迫切的想知道内容是什么。这是一本关于情绪管理的绘本。霍斯心情不好,回到家里闷闷不乐,他的妈妈一不批评,二不教训,三不追问,而是和霍斯一起煮了一碗生气汤。因为她知道,在这种场合讨论“儿童行为规范”没有任何意义。而且生气嘛,本就是天赋人权,不应该抑制孩子的情绪,而是要教孩子学会自我疏导。孩子哭闹时,允许孩子合理宣泄,大人自己要冷静,避免以暴制暴(或者对孩子大喊大叫);同时也要坚持原则,不因哭闹而妥协,多给宝宝关注和理解。
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不开心的事情,有的是因为别人惹恼了你,有的是自己情绪不好,想发火。想生气的时候,可以学学霍斯的妈妈,来做一碗“生气汤”,释放自己一肚子的不满和怨气,就会很快开心起来,而且不好的情绪释放出来,也不会把不高兴“传染”给别人。看完之后,连我也喜欢上了这本绘本。
讲完绘本加班了半小时。然后洗刷准备睡觉。亲子共读时间,卓卓选了五本书自己看。我读了一半<了解鱼的需求>,卡耐基说道,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影响他人,那就是指出他们的需要,并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谈论人们所要的,同时告诉他,该怎样才能获得)一开始我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知道读了案例我才明白。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吸烟,你无需训斥他,只要告诉孩子吸烟不能参加棒球队,或者在百码竞赛中夺冠。想要说服别人,首先要在别人心念中激起某种迫切的需要,因为从我们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都是为我们的需要而做。我似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所在。没有读完,明天继续读。
卓卓收拾好书,关灯以后,我跟卓卓聊起了他最近磨磨蹭蹭的种种表现,每次洗手都要喊好几遍,吃饭也要催。我打算试试我刚才读的案例。我们随便聊了几句,我开始切入正题:卓卓,磨磨蹭蹭动作很慢的人以后是开不了拖拉机的。卓卓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急忙问我:为什么?我说:开拖拉机需要敏捷的身手和超快的反应力,如果做事很拖拉很慢会影响车的进度耽误很多事,遇到危险时候也不能快速避免。他听的很认真,看来是明白了,趁机我给他提了几点建议,他也欣然接受。看看明天的效果怎么样。
跟着他科普了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睡前又讨论了一番恐龙。作为妈妈,真是要时时刻刻更新大脑储备的知识,与孩子一起,不断学习,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