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说,我最近真的是很苦恼,孩子6岁,去年给孩子选了钢琴,虽然孩子不是很喜欢,但也能坚持上课,平时每天都能练习,最近半个月开始特别不想弹,说我逼她,其实我很尊重她,她喜欢什么就干什么,我也不指望她将来有什么成就 只希望她会弹,有个乐器陪伴她,而且我跟她说不管有什么我会陪她,陪她练,陪她上课,坚持了一年了,我真的不想让她放弃。
我们要明白弹钢琴的主体是孩子,从这位妈妈的表达来看,妈妈的带入感太强了,陪孩子上课,陪孩子练,这个有点越界了,这实际上是要孩子负责的部分,但妈妈似乎比孩子更用心
孩子学钢琴的目的是什么,学钢琴的目的是以后以钢琴为生吗?像朗朗一样成为钢琴家吗?朗朗小时候弹琴,也不是说一直很喜欢,很享受弹琴,他也不想谈,然后父母逼着他弹,那他成为著名的钢琴家跟父母的高压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要去看孩子弹钢琴的目的是什么?他真的有弹琴的天赋么?这个部分父母要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还有一种是对孩子没有这个要求,弹钢琴资质也一般,不是特别有优势,弹钢琴也不是说一定要考级啊,成为钢琴家之类的,只是这个阶段陪伴孩子,让孩子在艺术上能有一技之长,那这样的话,就要允许孩子,比如孩子不想谈了,谈的很痛苦就停下来。只是你要明白,停下来是有代价的,这个钢琴学费交了不少,买钢琴也挺贵的。所以这个就需要父母去评估,孩子不是成为钢琴家的料,孩子的兴趣也不在这上面,学琴学的痛苦,她可以停下来。
如果孩子停下来,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要去承担这个结果。当然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她还没有强大的逻辑说去体谅父母啊,父母为了培养我学钢琴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那我咬咬牙也要坚持,一个六岁的孩子是没有这种思维的
生活中,我们给孩子买玩具的时候,比如这个玩具要300,那我们心里要有数,我认为这个玩具对孩子好,那么就算孩子只玩一下丢在一边,这300块钱我能不能接受,如果能接受我就买。买来可能也是一种可能性,孩子非常喜欢,从中学到很多东西。那还有一种可能性,孩子根本就不喜欢,你有兴趣但孩子并不喜欢。这个300花掉的结果我能承担,我就买,她喜欢不喜欢我都接受
所以这就是初心,初心就是我能够承担,孩子乐在其中也好,还是说一段时间以后没兴趣停下来也好,我都可以接受,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个有准备的父母
如果我们做出一个决定,孩子只能接受,不能够不接受,那我们是非常痛苦的。
现在来看学钢琴这件事,从妈妈的角度,孩子就不能放弃,就应该坚持,那这样的话,孩子痛苦,父母也痛苦。如果你觉得孩子可以停下来,那痛苦就消失了
所以还是要看孩子的特质,天赋是不是真的是弹钢琴的料,如果是,那孩子吃点苦,你也要给她压力,让她度过这个痛苦。如果孩子不是弹钢琴的料,那就允许孩子停下来,这样就简单了
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回到原点,就是你决定给孩子买钢琴,报钢琴课之前的出发点是什么,你要反过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