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河东有一栋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叫李世珍,也称李善人,他是李叔同的父亲。
2、68岁高龄的父亲与妾生下李叔同,因为从小受到不公而感受到压抑,这为李叔同日后出家埋下了伏笔。
3、5岁时父亲的去世,让李叔同更加自卑内向,沉默寡言,于是他终日里与书画作伴。在书画的世界里,他找到了快乐和自由!
4、由于家庭氛围的熏陶,李叔同从小接触佛经,并喜欢上读经时感受到的平等、安详以及心灵上的空灵和静谧。
5、16岁时,随着思想的觉醒,出于对过去严肃压抑的反叛,李叔同开始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当时家室良好,这些兴趣也都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充分的发展。
6、而后的执教生涯,使得李叔同本就淡泊的脾性更加内敛。他开始尝试可以使人身心更新,改恶向善的修炼,也由此,逐渐走进佛门。
7、一心向佛,做居士究竟不彻底,不如索性出家做和尚,终于,他彻底的踏入佛门,号曰“弘一”。
8、众人猜度,他却说:因为每个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兴趣、方式方法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这些本就是永远不会相同的,说了他人也不会理解,干脆不说!
9、李叔同自从读了两位高僧藕益智旭与见月宝华所著的《灵峰毗尼事义集要》和《宝华传戒正范》,不禁悲欣交集,发愿要让其时弛废已久的佛门律学重光于世。
10、其实,他在追求一种更高、更理想的方式,以教化自己和世人,而佛教为世人提供了一条对医治生命无常这一人生根本苦痛的道路,这对他来说就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