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以下的经历:
当手机离开你的视线一会儿,你就惊慌失措;
当你上厕所的时候,也是拿着你的手机刷微信朋友圈;
当你看到别的对你的微信微博评论的时候,你总是惊喜若狂;
这些都是成瘾行为的一种表现。
很多成功的互联网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让人为之成瘾,例如微信、微博和众多手游。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为什么对游戏上瘾?
l随机性。举个例子:你老板给你发年终奖,有两种选择:(1)获得100元钱(2)0.01%的概率获得1000000元;从期望来上说两者都是一样的,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有一定概率的随机正面反馈,是在“开宝箱”“抽奖”“牌类”游戏,能够使人成瘾的最重要的原因。当你在打开宝箱、抽奖之前,你总是期待出现好好的结果。这个时候大脑就已经开始分泌多巴胺,而不是真的等好事情发生才开始分泌。到满足时,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导致比一般行为得到更强的巩固。
l游戏的及时反馈给用户带来了瞬间的满足。人们都是喜欢能够瞬间看到自己效果的行动,而不是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体验出效果的行为。看到怪物头上的血蹭蹭蹭往下掉,这种满足感是巨大的。
l游戏满足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相比于现实生活的未知,游戏世界有固定的架构,你只要按照设定的路径去行走,你就能完成最后的目标。在游戏世界中,你可以做到对世界“了如指掌”,这也正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去旅行、探险的意义。
l在玩一局游戏的时候,玩家一直失败,但还是会坚持的玩下去,直到过关?举个例子:赌客拿了1000本金去赌场,赚了100元,这个时候如果要求你离开赌场,应该还是容易的;但是如果他输了100元,要求他离开赌场,这个时候就没那么容易了。为什么900元和1100,会对人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因为他把把1000元作为他的心理标准线,一定数量(100元)的损失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要大于同样数量(100元)的赢利所带来的价值满足。这也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核心理论:损失带来的痛苦远大于收益给你的满足。
最近读了一本英文的书“Hooked: How to Build Habit-Forming Products”。里面介绍的就是如何开发一款让用户成瘾的产品。这本书介绍了一种hook模型理论。
开发一款让你上瘾的产品,你会得到什么好处?
l病毒式增长。用户都愿意把好的产品分享给朋友。
l增加定价的灵活性。长时间的使用一款产品让用户对产品产生一种依赖和信任。这种信任和依赖也增加了用户付费的可能性。
l思维的垄断。为什么我们寂寞的时候会想到陌陌,搜索的时候想到百度,想找好友聊天的时候会找微信,这就是长期的习惯在大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势导致别的搜索引擎(搜狗、360、神马)想打败百度的道路是一场艰难的。因为他们不仅仅要从产品层面上超越百度,更让去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思维定势。
一款产品成功的核心原因肯定是产品解决了用户问题?但是你提供的产品是止痛片还是维他命呢?
一款成功的产品需要经历从维他命---->止痛片的过程。一开始使用新产品的时候,用户不知道你到时能够提供什么,大部分用户是觉得你的产品比较有趣,并不是很清楚你的产品能够提供什么。但是当用户建立了习惯后,你的产品就变为了止痛片。离开了你的产品,用户会觉得生活少了些什么。
好习惯(跑步、摄影)可以增加人生的乐趣并赋予其充盈的力量,而坏习惯(赌博、酗酒)只能让人感觉不安、不悦,一事无成。
判断一款产品是不是为好的产品,不应该仅仅从用户用户数量和用户的依赖度上面,更多的应该看它是否为用户提供了积极的价值。如果一款产品仅仅让用户上瘾,但是没有让用户从身体或者内心得到提升,那么这款产品就无法称为真正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