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向成绩好的静静请教学习方法,热心肠的静静送给他精辟的六字箴言:上课前,先预习。老师留的作业里没有预习这一项?这就是你的成绩排在别人后面的原因吧。
课前预习是一个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上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更能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的时候随时随地碾压别人的智商也不是什么难事。
课前预习的好处:
1.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本身就是一种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了解课程的内容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独立阅读中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长时间下去可以更快的接受新知识,自学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高听课效率。通过预习提前了解了上课的内容,可以更好的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知道哪些内容自己已经弄懂,哪些内容还很迷糊,听课时就可以更加集中精力的听自己不懂的地方,更好的掌握上课内容。
3.加强对知识的记忆。由于在预习时已经对知识做了独立的思考,所以上课的时候便可以加深理解,概括出课程的重点,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4.更好的做课堂笔记。通过预习过程中的圈圈画画,可以在上课记笔记时写下自己不懂的知识或者书中没有的知识点,了解需要做笔记的内容,大大节省上课用来思考问题的时间。
预习时候怎么做:
1.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预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当天的功课做完之后的剩余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便可以多预习几科,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薄弱的科目上。一般安排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这样印象更为深刻。预习的时间可以不必太长,基本上了解了课程的内容和重点,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就可以啦。
2.带着问题思考,浏览教材第二遍
第一遍大致阅读后,做好标记,记下不懂的内容,在第二遍浏览时,带着问题边思考边阅读,可以借助参考书等工具增强理解。对于实在不懂的内容也不必消耗太多的时间,第二天上课好好理解。
3.做好预习笔记
适当记下预习过程中自己不懂的知识点,比如对于语文的预习,可以边阅读教材边划线标记重点,或者写下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于数学的预习可以记下不懂的题目和计算步骤。
4.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预习方法
学习当然不可千篇一律,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
例如:
语文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画出生僻字词,第二遍阅读时及时查阅;再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风格等,勾画出重点句子。
数学先要把重点放在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上,在预习题目时记下不懂的计算步骤。
英语则要分为“读”和“译”。读熟单词和文章句子之后,尝试翻译课程内容,标记出不会的生词和不懂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