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接待一位学识渊博的领导参观省博,向他介绍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的时候,他指着展示柜里面的兽面纹玉琮问我:“玉琮和这些璜、琥、玦都有什么不同?”我一时哑然,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学东西不求甚解,一下子被行家戳穿,当时觉得特别难堪。今天我就来梳理一下古代玉器的相关知识点,纯属个人爱好,不喜请移步。但如果耐住性子看看,或许以后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能看出点新门道。也请行家朋友们批评指正。
首先,中国玉器的历史至少有七千多年,从生产工具和简单佩饰演变发展到几乎涉及人们生活各个方面。
从用途来讲,大致可以分成五大类:
1、玉制工具 ;
2、礼仪玉器(礼乐器和仪仗器); 3、佩饰玉器(饰玉); 4、丧葬玉器(葬玉); 5、实用和玩赏玉器。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某种玉器的用途并非一成不变,如璧,即作为礼玉又作为饰玉,有的先作为某类玉器,后又作它类玉器;玉器的品种和形制也只有少数较为稳定,大多数随时代变化而演变。如玉制工具早生早灭;牙璋晚生早灭;璧则产生早、使用时间长且不断演变。
——玉制工具
以玉琢成的生产工具,主要见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随着铁器的出现,玉制工具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使用了几千年。
玉制工具主要种类和名称有:斧、铲、刀、锛(音:bēn)、斤、凿、镞(音:zú)、匕首、刮削器等。
玉制工具与青铜工具在形制上无大差异。
商代晚期的殷墟妇好墓(河南安阳)、三星堆祭祀坑(四川广汉)、江西新干大墓等处都出土了大量的玉制工具。
——礼仪玉器
礼器的产生根源于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礼制:等级差别。主要用于祭祀、朝享、交聘、军旅等活动中。
** 1、六器**
按《周礼·大宗伯》的说法:"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即:
"以苍璧礼天": 用青色玉璧来祭天--天神;
"以黄琮礼地": 用黄色玉琮来祭地--地祗;
"以青圭礼东方":用青色玉圭来祭东方之神--青龙;
"以赤璋礼南方":用红色玉璋来祭南方之神--朱雀;
"以白琥礼西方":用白色玉琥来祭西方之神--白琥;
"以玄璜礼北方":用黑色玉璜来祭北方之神--玄武;
即六器为:璧、琮、圭、璋、琥、璜 。
璧:中间有圆孔的圆形板状体, 边宽孔小。《尔雅》:“肉倍好,谓之璧”。古人认为天是圆的、青色的,故用苍璧来祭天。产生最早,使用年代最长,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都有。
环:也是中间有圆孔的 圆形板状体,但边与孔的直径近等,即“好肉若一,谓之环”。古人用作信物、佩饰。
玉瑗****(音:yuàn):也是中间有圆孔的圆形板状体,但边窄孔大,即 “好倍肉,谓之瑗” 。古代用作请召信物,引导君王上阶之物。也作佩饰、绳带的枢纽。
玉琮(音:cóng):外方内圆中空的柱状玉器圆柱在两头突出,称为射上大下小,有长有短有纹饰。玉琮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汉初,有3000年历史, 用作礼器,祭地。
圭(音:guī):****由戈或石斧演化而来,尖首圭由戈演化而来。戈在商代已有,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礼器,不同爵位的人所执圭的形状不同,以示等级。圭用作朝拜、祭东方之神。
璋(音:zhāng):在商代已出现。大小可不同,底平顶斜,顶部可平直、可呈弧线状,一般有眼。分为五种: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作用:"赤璋礼南方"(礼器);大璋、中璋、边璋是天子巡守用的;中璋、牙璋是朝廷给驻外军官传令的凭信。
琥(音:hǔ):完整虎形玉器, 或立体圆雕,或扁平板状。常有纹饰,谷纹、雷云纹。琥作礼器或佩饰“以白琥礼西方”。
璜(音:huáng):半璧形或小于半环的弧形,两端有眼或中间靠上有眼。可为龙首、虎首,常有纹饰。璜是最早出现的佩饰,出土分布遍布全国。周代演变为礼器:"以玄璜礼北方"。
搞清楚了以上六种玉器的特征,下面的各种玉器就基本可以搞定了!
2、六瑞
六种不同尺寸的玉器,作为权力等级的区别。
镇圭:12寸的圭,孔在中间,王执镇圭;
桓圭:9 寸的圭,孔在下端,公执桓圭;
信圭:7 寸的圭,孔在下端,侯执信圭;
躬圭:5 寸的圭,孔在下端,伯执躬圭;
谷璧:无规定尺寸的谷纹璧,子执谷璧;
蒲璧:无规定尺寸的蒲纹璧,男执蒲璧。
3、其他礼乐器 1)珽(音:tǐng)、荼(音:tú)、笏(音:hù):依身份地位不同而佩执,多为素面。
2)瑁(音:mào):竖长方形,有洞。天子执,诸侯持圭上朝时,敲一下圭头部。
3)磬(音:qìng):一种标准形制,如矩尺状器物。宫廷乐器
4)玦(音:jué):有缺口的环形玉器。用作礼器和佩饰。礼器:①皇帝赐玦于军官,以示要他决心打胜仗; ② 皇帝赐玦于被流放的臣子,以示不能回来。 "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还,赐玦则绝"。
5)珑(音:lóng):用玉琢成的龙。秦汉以后,珑主要作为"祷旱玉"。
4、仪仗器
玉制兵器。 出土的玉制兵器,均没有使用痕迹,实为仪仗用器。 如:戈、刀、戚、钺(音:yuè)、牙璋等。
——佩饰玉器(饰玉)
1、项饰
系璧:直径小于5cm的璧、环、瑗。
佩璜:小型的璜,有1-3个洞。
子辰佩:龙和鼠玉佩。
玉全佩:由珩、牙、冲等组成的组佩。
项链:珠形、管形,有坠或无坠。
蝉:分为佩蝉、冠蝉、含蝉。
勒:分圆勒、方勒、扁勒、枣核形勒。
刚卯:雕有8×4个字的长方形玉器。用于避邪。
翁仲:宽衣博袖、双手合十的人。用于璧邪。
司南佩:亚玲状。象征吉祥。
2、手饰
手镯:较璧、瑗"肉"部窄而厚。
搬指:套在拇指或食指上。
3、耳饰
玦: 有缺口的环形玉器,
珥珰(音:ěr dāng):中部内凹的锥柱体。
(龙纹玉玦)
4、头饰
笄(音:jī):针状玉器,约10cm长,束发用。
玉梳:玉制梳子。
翎管:帽子上插翎毛之管。
5、剑饰、服饰
——丧葬玉器(葬玉)
从战国开始,渐渐发展成一套丧葬用玉制度。葬玉专指用于保护尸体的随葬玉器。古人认为玉可以防止尸体腐烂。
主要品种有:
玉衣:用金丝或银丝将上千块小玉片串连而成的衣服。
玉含:放入死者口中的小型玉器,玉含有蝉形,也有鱼、珠、方片、贝形等,汉代盛行含蝉。
玉塞:堵住死者九窍的玉器。
玉握:执在死者手中的玉器。有贝、猪等形,汉代用玉猪。
还有玉枕、玉鞋、压脐、压眉等。
玉衣包括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几部分。
汉代的玉衣分等级: 皇帝用金缕玉衣; 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 大贵人用铜缕玉衣。
(金缕玉衣)
——实用和玩赏玉器
1、实用玉器:主要指具有实用价值的玉制器物。最早的玉制器皿出现在商代,如玉簋(音:guǐ)。战国秦汉时期,常见的玉器皿有:玉角杯、玉卮(音:zhī)、玉羽觞(音:shāng)、玉奁(音:lián)、玉灯等。其形制与同期的陶、铜、漆器相同。唐宋以后,玉器皿品种更多,工艺更精,有玉碗、碟、杯、瓶、酒具等,还有文具,而且出现仿古玉器。
2、玩赏玉器:指用于陈设、观赏和把玩的玉器。多见于清代。主要品种有玉山子、玉屏风、玉香炉、玉花瓶、玉花插、玉佛、玉观音、玉兽、玉人、鼻烟壶等。商周时期:无孔小件圆雕玉器可能是玩赏玉器,主要是玉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