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悄悄溜走。
6·18的致青春同学会像是今年夏天的清风吹起的一阵旖旎的涟漪,之后我们又回到各自的生活轨道,湖面归于平静,沉淀下来的是这段共同编织的回忆,每当风起时,心底的涟漪却上心头。
转眼又是一年年底,才惊觉同学会已经过去半年之久了。
犹记得筹备同学会那段时间,家里堆满了各种同学会所需的物资,其中包括各种零食,薯片、葱油饼干、咪咪之类的膨化食品。
老妈看到吐槽我:“买那么多热气的东西干嘛?”
我说:“不是我自己吃的,买来同学会用的。”
老妈说:“我知道啊!就因为是同学会才不能买这些啊!现在你们都长大了,又不是以前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应该买些大人吃的东西,这样才体面。”
当时我沉默了,没再回老妈的话。
我陷入了沉思:“原来在父母眼里永远是孩童的我们,此刻父母看我们也是大人了,所以凡事需要体面。”心中顿时有种说不明道不清的感觉。
转而想到同学会,想着是什么驱使着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不就是我们心中对那个还没长大成人的自己的缅怀吗?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是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闪亮日子,最大的忧愁也就是暗恋的男生喜欢了别人。
学生时代,下课铃声一响,经常和同学结伴去小卖部,兜里攥着不多的零花钱在零食堆里郑重其事地挑挑拣拣,拿着自己心爱的零食走出来时,心里的满足感不亚于现在去专柜买奢侈品。那时候的我们简单快乐,午后阳光的空气里夹着苏打饼干的葱油味,正值此间少年,时光是那般青葱翠绿。
我看着那堆膨化零食,回味童年的味道。
我们就是想在同学会这一天做回一次小孩,暂时忘记江湖、暂时卸下肩上已为人父母的担子,重温一回孩童的感觉。成年人的世界每天都是兵荒马乱、奋力划水,唯有借同学会之名,可以理所当然地去嬉笑打闹,就此放肆一天。
到了晚上的篝火晚会,同学们都聚集在舞台上围坐一圈,轮流上去自我介绍,时隔多年,回到原点,重新认识彼此。
当时六妹就坐在我旁边,她激动不已,声音颤抖着对我说:“怎么办?我不想结束,有点想哭,好感动,我们既然聚在了一起。”她是个性情恬淡的人,很少这般感性外露。我明白这不是矫情,是真情流露,是触景生情,只有身处其中才知其中味,这一夜大家都心领神会这种感受。
反倒是我那一天太忙了,导致到后面精力不足,整个人开始有点懵逼呆滞,忘了感动。经过了这大半年的沉淀之后再来回味,那天晚上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绚丽了每一个平淡的日子。
缅怀往昔,倒不是因为现在过得有多不好,而是因为那时候大伙都正值豆蔻年华,有着不经桑田沧海的青涩懵懂,不见岁月沧桑的清澈眼眸,里面装的是现在再也窥见不到的天真烂漫。
多希望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坐在教室里,周围是一张张熟悉青涩的脸孔,转身跟同桌说:“嘿!我刚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见很多年后长大的我们,可那时的我们没有现在快乐,还是现在好。”然后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暗自思忖:隔壁班的那个男生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我常常在某个午觉醒来的瞬间,望着窗帘上漏进来的阳光,恍然觉得自己好像该去学校上课了。待清醒过来,才明白流年逝水,少年时光早已一去不复返,心中不免感叹。
好奇怪,小时候竟会渴望快点长大,长大后却回过去渴望小时候的快乐。那年夏天我们憧憬长大,今年夏天我们怀念那年。我们就在看碧成朱和看朱成碧的倥偬中稀里糊涂地长大成人,也没犯多大的错误。
书读得仓促还可以温故而知新,青春之书一旦错过无法再重读。我时常觉得自己的青春明白得有点晚,在最青春年少的时候安于一隅之地,没有多出去走走看看,做着80岁老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唯一觉得安慰的是在安于一隅之地的时光里读了很多喜欢的书,这些积淀对现在的我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发挥着它的作用。
我的青春前半段属于静如处子,安静地沉浸于文字的世界里,后半段属于动如脱兔,对这个世界蠢蠢欲动。所幸现在的人都把青春延长了,30岁还正年轻,40岁正值盛年,50岁也刚步入中年,我还可以抓住青春的尾巴。现代人不断开辟属于自己的活法,给青春赋予了多种维度的定义,年龄不是衡量青春的标准。
我不后悔浪费的那些年,起码我挥霍过,敢于浪费青春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如果没有之前那段寂静的读书时光作支撑,后来行的万里路也不会显得如此丰盈饱满。从前我静坐一隅读书,现在我跋山涉水旅行。
青春是一张单程票,一旦踏上青春这趟列车,开弓便没有回头箭,只管轰轰烈烈地向前疾驶,窗外两边不断倒退的风景就像回不去的逝水年华。
青春的味道是沁人心脾,青春的颜色是色彩斑斓,青春里有追过的梦想和爱过的人,我们总是不能停留在青春里,只能告别和回忆,那时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