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是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才称为读书,除此之外,则是看闲书,没什么用的。
中国人的教育,父母常犯的一个毛病,基本上都是鼓励子女,从肉体到精神上,处心积虑,苦口婆心,倾注全部身心,陪读,陪考,终极目标便是考上理想学府,考上理想学府之后,又有什么作用,意义是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于这些,大人就不再去管,不去问,也无从指导,仿佛考上了大学便是成功了,孩子便有了锦绣前程,这往往是害了孩子。
有多少孩子,考上大学之后,迷茫了,不知所措,加之,高中三年的历经艰辛,通宵达旦,苦心拼搏,奋发,考上了大学,也以为拥有了美好,前途一片光明,因而放任自流,学业应付了事,大学四年,又能有多少沉淀与成长,毕业之后也将是高不成低不就,一毕业,也面临失业!
曾经,认识一位优秀的室内装修、家居设计师,他虽然读的是美术专科,但他一直执着于室内装修,家居方面的钻研,一直在前进的路上,对自己严格要求,从而,开创了自己的一片精彩天地!
他曾经也说过,中国的教育,有点混,只知逼孩子,好好学习,认真听讲,考上好大学,但考上好大学之后呢?好像就没有之后,也不管不问了,听之任之,一旦,孩子大学毕业,无所作为,便会大肆数落,这能完全怪孩子,能怪吗?
于是乎,读书无用论便风言四起,在古代,一样也曾讥讽读书人,读书无用论,“百无一用是书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也是在取笑读书人无用。
张元济先生,有过一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殊不知,人类从人猿演变成人,一步步进化,从最初凭记忆,到中华文字的产生,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历史记载,经书典记,不都是读书人所代代传承,而绝非三皇五帝,官家巨贾,凡夫走卒之功劳。
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向前进,靠得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这样的传承,靠得主要就是书,书是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没有先人的聪明才智,人类经验的累积,后人是无法凭空想象出来,唯有读先人之瑰宝,才能继往开来,创造,创新,不断推动人类的进步。
读书无用论,只是片面强调短期利益,把读书当作一种投资,只想快速见到成效,这又谈何容易,大学毕业,仅仅是踏入社会的开始,只是获得一块敲门砖而已,想有所发展与成就,还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收起,读书无用论的调调,人类的进步,个人的成就,还真是应该在书中寻找,深耕,坚持,终将会明白———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