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一句俗话,大家可能如我一样,听过但未能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记得第一次听,是初中时,英语老师黄建斌讲的,因为时间已久,具体场景已经忘记。我的英语不好,也记不得当时的原因了。在我印象中,黄老师说话还是比较诙谐的,另外能记住和他相关联的一个词是“洋泾浜”,当时他说学英语不要学成“洋泾浜”英语,配合着他那搞笑的表情,我记得很清楚。
昨天下午无意中翻出高中阶段的笔记本,笔记本是小学同学、初中后随父母调动工作转学到旅大(大连)的曹旭同学在1980年3月8日赠给我的,可惜现在没有联系了。日记断断续续,从1981年11月16日开始记,最后记到1984年6月6日,结尾是全班一次考试成绩排名,第一名是阳周,而我排41,前一次记录摸底考试,我排名27,不记得当时变化怎么这么大。不过记得后面参加高考,很多同学的分数和这个排名都有较大变化。
微信上有偶尔联系的一个同学,现在事业有成,既是作家又是书画家。在我的印象中,是学校组织游览长沙岳麓山,讲起描写某地的风景,他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在记忆中和他的同班时间不长,结果看日记,不但和他同班时间长,还有过斗诗的记录呢。
不过,日记内容有一些竟然不是那么美好,记录了个别同学不道德的行为,也记录了自己多次被老师批评的“事迹”。我当年读二中报到时的身份是“试读生”,是430厂子弟学校的某个老师和家长为了让学校不要录取我而向二中学校领导投诉的结果。我读了一个学期以后就由试读生转为了正式学生。我后来回忆这段历史,我还以为我变得很乖了呢。
“1982年10月22日下午3时23分,我开始万米长跑,到下午4点17分47秒跑完三十一圈零800米万米路程,共费时54分47秒。”这里后面800的记录应该是笔误,学校体育场的跑道是标准跑道,一圈的标准长度是320米,31*320=9920米,正确的数字应该是31圈零80米。我记得是和同学打赌,可惜没有记录下来。
11月10的记录:今天开校运会,我发现本人体育成绩越来越好:400米第五名,1500米亦第五,明日还有800米,3000米。我记得我当时的特长是中长跑,每次参加校运会四项比赛得分相当于一个第一名的得分,因为99班体育特长生多,所以高中三年拿了六次校运会团体总分第一。
日记前段还有一些老师的点评,可是没有留名字。但记得教过语文的老师有罗泽贤和一个李姓的老师。姚天元是校长,也给我们上过一段时间语文课,后来他调任《株洲日报》当社长,李薇薇老师代过一段时间的课。记得她那时是97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根据清秀的字迹看,应该是李薇薇当年代课期间所点评,时间从1982年3月2日开始,3月29日截止。现在她已经贵为湖南省省委常委多年,不知还记得在二中的这段经历不?
“是我的疏忽。应是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谢眺的‘澄江静如炼’。两人有‘大小谢’之称。作为老师工作应该更认真。”这是她对我日记中记录她上课讲“澄江静如练”后,我课后翻阅《历代诗歌选》发现她将作者搞错了,就在日记中记录下来。没想到她竟然认真地读了我那潦草的文字,还承认讲课中的疏忽,看来她后面的事业有成不是没有道理。
1982年3月11日的日记记录:同学赠我诗:
题知音
燕生才华世应稀,
春秋褒贬常带讥。
可怜有才无门路,
却是昂然不自泣。
日记中没有提到是哪一位同学所赠,可是除了第一句夸张了,其他几乎是我后面人生的写照。真的是“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现在回看日记才感觉这个记录内容太少了,而且还有很多地方语焉不详,令人遗憾。可是我们现在不记,以后对比回忆都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