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一带对沈万三都不陌生,这一带古镇都有一种叫“万三蹄”的特产,万三即出自沈万三。大多数人的认识中都认为沈万三是周庄人,故“万三蹄”以周庄最有名。其实,沈万三原是现湖州南浔人,周庄是他后迁之地,也是他发家致富之地。
沈万三是江南有名的巨富,关于这位富豪传说也很多。比如相传沈万三得到一个聚宝盆,典故来自周人龙的《挑灯集异》:“明初沈万三微时,见渔翁持青蛙百余,将事锉剞,以镪买之,纵于池中。嗣后喧鸣达旦,贴耳不能寐,晨往驱之,见蛙俱环踞一瓦盆,异之,将归以为浣手器。万三妻偶遗一银钗于盆中,银钗盈满,不可数计,以钱银试之亦如是,由是财雄天下”。
这故事有点像那个善良的人吐出来的都是金子的西方童话故事,若当成是真实故事未免就笑话了。沈万三致富的原因有三:1、务农;2、收高利贷;3、做买卖。
早年,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今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沈家漾村迁徙至周庄东垞,后又迁至银子浜。他们最初的第一桶金是从勤劳垦殖赚到的。
昆山文管会陈兆弘在"明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自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中说“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他们父子在迁居之初,利用了当地大片抛荒的肥沃田土,亲自参与力作。沈万三本人就是种地能手,再加上经营得法,很快占田日广。沈家原来是家庭作坊,需要亲历亲为。有了大量的田地后资产后,开始转为管理层,他们开始招集佃户出租田地、雇佣长短工。《弘治吴江志》说:“万三,长洲人,富甲江南,名闻天下,田 宅跨于各邑。到沈万三兄弟主持家业时就已经拥有地跨数县的良田。明中期苏州人黄省曾的《吴风录》说:“自沈万三秀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沿至于今竟以求富为务。”可见沈万三的商业策略是不断扩展公司规模,积累财富。
有了资金后,沈万三开始了第二条更快的致富之道:利用发放高利贷,进行钱生钱。据记载:“每田一亩起租一石至一石八斗,每岁仲冬租户以干圆好米纳还田主,田主亦备酒食以劳之,谓之租米。其小民乏用之际,借富家米一石,至秋则还二石,谓之生米;其铜钱或银则五分起息,谓之生钱。或七八月间稻将熟矣而急于缺食,不免举债,亦还对合,故吴人有‘出门加一’之谚。穷人被榨得越来越穷,沈万三这样的富人越来越富。
《周庄镇志》记当地“八景”之一是“东庄积雪”,“东庄地在桃花庵外,本名东仓,相传为沈万三积粟处”,沈万三聚集产物之多,除了租售当地,流通外地是另一个发财之际。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一豪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逆臣录》中就曾提到沈文矩收买白蜡2000斤托人运往山东德州买卖;蓝玉曾让包括沈家在内的富户收购苏杭缎匹,从而进行贸易活动。这也是沈万三从富人变为巨富的重要一步。
巨富是一步步积累而成的,而最早的第一桶金是日后的根本,你要如何赚取第一桶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