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进入到我们第五天共读,第三部分精神的实践与心理的深度。
第十章神话与精神生活的必要性
心灵与本土文化和空间需要进行联系,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一起和谐发展。心灵可能获益于丰富的精神,但也会受害于贫乏的精神。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归属感。我们的心灵,需要长时间的关注,引导和培养。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在用思维消化着我们的观念和知识,所以我们不断地学习,就是让思维有更多的原料,更多的营养。我们还有心灵,消化我们的生活和经验,会让我们产生智慧和产生个性。所以我们经历了相同的事件,但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不一样,我们的收获也会有所不同。我们从外部学习知识,学历经验,然后慢慢的改变我们的行为,让我们的意识和内涵发生转变,这难道不就是学习最高的境界吗?
食物象征着凡人和神秘的结合,食物是有意义的。我们通过食物滋养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包括食物的营养,精神的营养。我们需要长期缓慢,彻底的去吸收那些经验。但现在的快餐文化,不光影响了吃的方式,甚至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我们会去看书摘要,去看碎片化的知识,就是在狼吞虎咽的去消化那些知识供给我们的思维。但是狼吞虎咽,无助于你获得心灵的滋养。我每次在深度慢阅读中,都会获得更大的能量,让我更好面对人生和自己。
心理现代主义症
现在的人,很多时候不加批判,全盘的接收外在的东西。像现在的技术、设备、甚至迷信科学、电子产品,甚至是那些广告。人天生有识别方向的能力,但现在我们出门,都用用导航。方便的同时,也逐步丧失自己的能力,不知道久而久之,依赖变成了习惯,我们的子孙会不会丧失自己辨别方向的能力。所以在借助工具的时候,我们需要进行思考。同时只是使用,而不是依赖。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不要忘记你是工具的使用者。
现在还有一种全盘否定的疾病,听到别人的所有东西都是错的,只有自己是对的。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体现,所以我们需要思考,也需要学习,就是思辨的精神。我们总所自己忙,我没有时间,不去理会那些心理问题。简单的把我们看成一个机器,出故障的时候,好像打开使用手册,更换一下零件,或者找到专业的技师进行维修,就可以一了百了。其实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是同一个居所,疾病会有生理和心理引起。
我们人类的智慧和信息成反比,因为我们往往会受限在文字的禁锢中,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发挥想象,读懂字背后的意思,读懂作者的意思。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建立群体,但我们选择关闭敏感的心灵,而是借助一些硬件来进行实施。
现代隐士
在心灵的治疗过程中,我们简单的采取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方式。真正的重点是找到原因,找到根源;从根源上让找到问题的所在。你家里的房间,房间当中的角落,都可以成为你精神生活的殿堂。黄昏的时候,你打开灯,窝在沙发里舒服的开一本书…在这时刻,生命向两端延伸,回忆着过去和预言着未来。
心灵,需要我们时刻的照料,关注内心的需要。如果你太过浮躁,太过匆忙,是不可能关怀自己的心灵的。一个抽屉,一本记录着梦境的笔记本,收藏你心爱物件的盒子,闲暇时间的散步,一件喜爱的艺术品…都是关怀心灵的方式。因为你越与生活接近,去关注那些细致的、专心的,持之以恒的东西,就会缩短心灵与世界的距离。关怀心灵,还需要理解和重视。
重新发现精神生活
现在的生活缺少信仰,精神受到威胁,心灵也受到损失。可能我们的家族就是如此,或者在某次痛苦的经历当中,让我们放弃了信仰。
日常生活当中精神生活
教堂与宗教,有神秘的气氛,还有积极的记忆。就像圣诞节除了热闹和好玩,你能感受到其中的文化或者是内涵吗?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因为我们过多的关注年的表面现象,比如说新衣服、好吃的、春节晚会,但是忽略了春节是一个全家人团聚,让你们在饭桌上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一个过程。走亲戚,拜年、给红包,传承这祖先的仪式。所以这份缺失,,不来源于外在,而来源于内心。
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衰老。慢慢的会更关注心灵,更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会去思考人生当中什么东西才是重要的,命运,时间,死亡,性格。所以你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自己独处,去寻找心灵和力量。
自我了解
包括了理性的分析和对心灵的感受。精神生活可以借助一些契机,让我们发现新的人生的哲学。
神话
在启示性的故事当中自然与人生基本哲理的故事,超越我们的经验,反映了生活基本的内容。
回忆象征着我们的神话的一种,遵循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包括了记忆和想象。突破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界限,神话是有深度的。我们的心灵重在生活,也重时间和永恒,包括细节和精神的传递。
当我们的想象能力不够的时候,生活神话盲目的进行。我们又没有办法意识到环境,角色和收获。意识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训练。
仪式
在民族的发展史当中,在经历了创世纪神话以后,就会产生自己的神和一些特殊的仪式。仪式对于生活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心灵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小小的物件,一个传统的图案,一个细节都可以让你滋养你的心灵。广州陈家祠堂非常的漂亮,很多徽雕,瓷器、红木家具。身在其中心灵会受到震撼,无法想象当时的人们是抱着多大的信念去创作这些艺术品,后人会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强烈的感受到前人的态度和精神。我们可以获得,原来我们成为自己的生活导师。我们可以制定自己的礼规、日常礼仪和标准。然后怀着崇敬去遵循。
上班前25分钟的仪式,能让你一天的工作事半功倍。因为你通过这个仪式对你这一天的工作进行全盘的观察分析,并且进行安排。这其实就是工作和心灵链接的过程。
第十一章心理与精神生活
心灵需要精神,精神同样需要心灵。在物质社会,我们的价值观大量的缺失,道德标准发生了转变。一味的怀念过去,人格发生了退化,过去的艰辛好像全部都变成了美好。
精神生活帮助我们发现那些不可见的因素,超越个人具体的有限的层面,就像宗教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可以看到今生今世之外的东西,超越了计算机计算的范畴。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灵感,更加充实了生活的意义。
经验是抽象的解释,但是完全的抽象,心灵就会遭到损失。因为那些无意识进入到你脑海那些重要的内容就会被忽略。相信我们的意识,在过往的经历当中接受了很多的信息,千万不要把它单纯的进行归纳和处理。
理智了解外部的认知,心灵惊奇于内部那些潜在的奥秘。
原教旨主义的解药——多神论
丧失心灵的阴暗面就是原教旨主义,它会压抑我们生活当中那些更多的内容和信息。理智的概括可以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明确,而我们的心灵深远,了解那些多重含义和内容,可以让我们进一步的反思,让我们找到心灵的乐趣。我们可以探讨从各个角度、多重的去看待同一件事物或者同一个问题。像运用发散思维,广度的去收集更多的信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到方向。所以任何故事其实具有多重的含义,当接纳的时候,其实就是对心灵探索。
家庭是精神生活的源泉,也是焦点。家里的神龛,照片聚会,往来和纪念品都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滋养心灵
正式宗教的心灵成分
从心灵的角度理解信仰,信仰包含了精神的和心灵的层面。当我们勇敢地踏入生活的洪流,其实就是一种洗礼。
宗教建筑也包含了精神和心灵两者的呈现,尖顶是精神的追求,色彩和雕像是心灵的遐想和故事。
心灵和观点
心灵子作品之美,来源于复杂和内在的矛盾,包括了个人的倾向和观点,而主观的臆测,其实是缺乏量化研究和理论的基础。积极的心灵的反思,能让你达到心灵和精神的双重境界。我们从理智的出发,然后再用心灵的方式思考,就是理性的分析和感性判断的完美结合。
信仰
信仰,是精神给予心灵的馈赠。包括了包容与怀疑。经济学当中有讲到,当你步入新的思想、情感和人际的时候,就意味着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台阶,那同时也意味着你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天作之合
面对艰难,我们期望精神的解脱,祈祷或者是冥想。心灵的旅程包括了:意境、地点、出发的角色,这些都非常的重要。
创造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微观世界,承认,接纳生活当中的不完美和复杂,才能更好地看到我们个性的世界。天作之合,就是挑战我们生命当中全部的真实,带着的勇气去应战。当精神与心灵相遇,就是一种天作之合。
在今天的共读,我们了解到精神和心灵其实密不可分,就像我们大脑当中的理性与感性一样,只有合二为一的时候。才能构成了我们完整的心灵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面对挑战。这些挑战来源于外部的社会性和我们内部的惰性,所以需要运用技巧和方法,去对我们的心灵进行引导和关怀。记录下生活点滴,那些美好的感受。产生了心灵的链接,让一切变得可爱和可亲,就是关怀心里的一种方式。面对我们人生的时候,不要一味的相信外部的信息,也不要一味的否定外部的信息,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兼容并包。让外部的信息和我们内部的心灵结合,形成一种新的体会和经验。通过不断的积累,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在成长过程中舍弃那个陈旧的小宇宙,奔向人生的大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