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6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第24期吴隶骅坚持分享,第134天

一、第四期约练挑战第34次,本周第9次

上午参加了一次小组咨询案例讨论的活动。收获总结: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

1接纳孩子的个性特质,太乖的孩子压抑,家庭教育要根据小孩子的个性特质不同,给予不同的因材施教,不用能“乖”“安静”的标准去控制。

2把对他“担心”变成“成长的方向”,孩子的生命因得到关注和允许探索而绽放。放手孩子,能大大提高他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在玩中体验。

3把陪伴孩子的责任交给父母,隔辈教养要清晰界限,是“帮”而非“带”。

4定期组织家庭会议,探讨商量出陪伴孩子的角色分工和具体行动。

从咨询师的角度:

1感受来访者的感受,去看到来访者诉说背后的在意与担心,同理共情来访者已经做的付出和不容易,接纳来访者焦虑的情绪的倾诉,

看见来访者隔代照顾孩子的不容易(看见她对带孩子安全的担心,对自己儿女的顾忌,自己身体需求和内心责任的矛盾…)

先照顾好自己,再去安排时间陪伴外孙。

2和来访者探讨当年她带孩子的心得经验,自己儿女小时候和外孙状态是否一样?自己是怎么应对的?身边人有没有类似经历,他们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与来访者探讨她和外孙在一起有哪些时候是比较开心,自己做了什么让外孙愿意配合。

3看见来访者的付出,

用“如果你休息几天,你会怎样”“如果你和女儿表达了自己的辛苦会怎样”引导来访者更多的诉说

4根据来访者诉说中每句话中的关键词发问,抓住一个点,细细慢慢地提问(用到各种问句)细腻的对话,具体化澄清。


二、第四期约练挑战第35次,本周第10次

下午参加的白皮书box1-5之前的读书讨论,收获如下:

1形塑是指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针对来访者所说的进行回应。

形塑有三个元素构成:保留,删减,转译

这三个因素通过摘要、简述语意、一般化、重新建构等几种具体咨询技巧呈现出来。

2  SFBT咨询中,咨询师的语言回应是具有“反映性”特点的,反映是一种呈现,即咨询师在不改变来访者所描述的事实基础上,通过咨询师的形塑,有选择性对来访者之前没有看到的点进行正向转化,进而让来访者看到不同的面向和更多的可能。

3咨询过程中,倾听理解+形塑+提问技术,是贯穿始终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