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北京的路上,和张院长交流写作经验。他一直使用美篇,而我因为美篇把好友的打赏拿走30%而称其为“每骗”(每次都骗),转而投奔简书,并在简书生根、发芽、开花。但最终殊途同归,我们都会转发到朋友圈。张院长告诉我,他每天必做二件事:一是写三五百字的微文;一是在朋友圈上读每位朋友的文章并点赞。我脱口说了句:有这个必要吗?张院长正色道:别人都为我点赞,我怎么可以不去点赞别人。如果我不鼓励朋友,又如何期待他们的鼓励。张院长的一番话听得我面红耳赤,我知道他只是有感而发,并不指向我。但我自写简书以来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在朋友圈里点赞了。张院长的点赞感悟,直击心窝,令我愧怍不已。
点赞是一种美德,不知道是谁的金句。但作为发了上百微信、美篇和简书的我来说,这是深有体验的。我每周坚持不断地发几千甚至上万字,最看重的就是读者的评论,其次是阅读量,再次是点赞。一篇文章出来,如果无人关注,更无人点赞打赏,那是作者遭遇的最大打击,寂寞无聊将油然而生。将心比心,面对别人辛苦写就的文章,如果无动于衷,那无论如何也难称真朋友,坏了为人之道!因此,曾经有段时间,我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也是上朋友圈点赞,偶尔发些评语。点上一圈,差不多要化上半天工夫。让别人因知道我为他点赞评价而感激致谢,这也是一种乐趣。
但从计划集成并出版简书开始,我便再也没有给朋友们点赞了。不是我轻视朋友们的创作,而是因为朋友太多、作者太多、“搬运工”太多,逼得我只能放弃那一颗圆润而中空的“小心”。有人会说就动手点一下,哪用得着多少时间啊?那么就让我来告诉你:查我微信通讯录有1489位联系人——这个数字还会不断上升——大多数都会发送文章,虽然绝大多数只是转发。可以说朋友圈每分每秒都有文章出现。我就是每次下移一位朋友,点击按钮,选择心形点赞图标,点击再下移,一轮下来估计得一个小时。问题是我不打开文章浏览一下,这个心形点赞图表不就显得太虚空了,而如果要打开每篇文章链接,就得倍上一倍的时间。若要每篇都浏览,那就得倍上N倍时间。而且往往一轮点赞下来,又会有数十上百篇文章出现,点还是不点?但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为重要的是,当我点击了一个好友的赞后,其他朋友对该文的点赞评论全显示在我的“发现”里,如此一来,别人对我简书的评论我就发现不了,我就没法及时感谢回复。
前面我已经提到,要给每位朋友点个赞,有多耗时间,倘若打开,浏览,思考,写评论,这一程序下来,那就算不清得化多少时间。因此我十分感谢每位点赞的朋友,那怕他都没看我文章;更感谢写评语的朋友,因此我下定决心,凡发评语的我必回复。但是,如果这评语是写在简书里的,我一定能发现;如果写在朋友圈里,则只要我点赞过数十位朋友,就一定马上被淹没掉,除非我再一个个细看下来,才会发现淹没在众友的互相点赞中的评论。这不仅仅是耗时,更易遗漏。为了及时发现好友对我简书的点赞评价,我只能暂时放弃对好友上传文章图照的点赞评价。
我知道我的“放弃”非常的不地道,无论我有多少条理由,我都没法证明:我其实一直在关心每位朋友的动态,我喜欢并尊重每一位朋友,我愿为每位朋友撰写或转发的文章点赞,为他们的成功歌唱……但现在我真的希望朋友们能够原谅我的自私,原谅我不能为你点赞,更不能给你评论,却奢望继续得到你的点赞和评论。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抓紧完成并出版我的百篇简书,以报众好友的关心支持。而这篇道歉文将成为我新书的一个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