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之人必有厚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过年期间,去了趟“网红村”,新县田铺大湾,它位于大别山腹地,是个古村落。那里环境优美,村民勤劳智慧,是现代农民推动乡村振兴的“优等生”。

在农村吃住两天,勤劳朴实的两家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01住在“老家寒舍”

大人孩子一行8人,住处当然要精挑细选。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们住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老家寒舍”。店主韩光莹一家四代人都有着“红色”基因,2019年9月份,习主席到田铺大湾调研时,曾走进这家民宿店并给予盛赞。

带着好奇和神秘,推开小院的木门。伴随着孩子们“噢”的一声惊叹,大家都被干净、整洁又颇有“设计感”的精致庭院吸引。房屋面积不大,上下两层,屋内设施简单齐全,三个房间,刚刚好。

房间里,最显眼的当属挂在墙上的照片,习主席与店主老母亲亲切握手。大家围着照片,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议论着,店主平静而详细的介绍,并没有因为“红色家史”以及特殊的经历而“浓墨重彩”的渲染。

厚道、实在的店主,给我的第一印象极好。在随后两天的交往中,体会越发深刻。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虽说农村生活略逊城市,但孩子们并没有抱怨,也许就是被店主的善举以及满满诚意而感染。

02吃在“春临人家”

在店主的推荐下,我们晚餐安排在“春临人家”,同村的另外一户人家。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屋檐的房梁下挂满了腌制的腊肉,还有围坐在院里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见我们进门,男女主人同时起身热情的打招呼。

简单寒暄后,坐下点了几样特色菜,提出想吃青菜。女主人热情的说,你们去菜地里摘吧。哦,不错的建议。

我和孩子们欢快的跟在老人家的身后去摘菜。菜园就在房后的土坡上,由于春天刚到,春意朦胧,菜地算不上生机勃勃,但满地的时令菜,也“惊艳”到城里的孩子们。

边摘菜,边与老人攀谈。老人说,他们现在生活很好,每家分的有田、有地、有菜园、有山,再做些小生意,早就脱贫了。由于环境好,吃的无污染,村民很少生病,平均年龄85岁,是长寿村。言语间,透露满足和幸福。

一阵忙碌后,色香俱全的饭菜上桌。味道没的说,鲜香无比。常嚷嚷减肥的我大快朵颐,儿子连说“幸亏我来了,否则多遗憾”,平时挑食的小外甥,闷头大吃,用行动说话。

勤劳善良的一家人,用足党的政策,日子越过越红火。

03幸福的“田铺大湾”

大湾村位于江淮分水之际,楚豫文化、徽派文化交融于此。石板路、老井、斜顶瓦房,让人感觉宁静祥和。

后来了解到,这里的村民是韩世忠的后代,他们住在这里已经有560余年。

也许是继承了祖先的优良传统,这里的民风淳朴,村民勤劳朴实、没有精明世故,更没有坑蒙拐骗。

大家虽不相识,总笑脸相迎,很有回老家的味道,更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暂,两天的逛吃生活,很惬意,更让人流连忘返。

《道德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湾村的村民做到了极致践行。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祝福大湾村,祝福新农村,祝福中华民族国富民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