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新疆旅行,今天的目的地依然是塔什库尔干。
到了塔县,首先要习惯的一件事情:晚起。
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很有规律、早睡早起、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准时起床吃个早饭再出门的人,那么到了新疆之后,生物钟一定会“乱套”的。
还好此前在喀什待了几个月,已经习惯了每天晚上8点太阳不落、服务行业一律10:00之后上班。到了塔县一看:好家伙,晚上9点太阳都不落,早上七八点这里还是凌晨呢。
第一天到达塔县,上街逛了一番,再吃吃喝喝几顿之后,天居然还不黑,一看表,9点了。不行呀,这得回去洗洗睡了啊。回到青旅之后,大厅里人声鼎沸,驴友们还在过着“傍晚”的休闲生活。
这的确是傍晚。透过客栈的窗户,趁着天刚擦黑,拍了张窗外的照片。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远处的山脉清晰可见。
努力睡到上午10:30,再也躺不住了,一方面是因为初到这一片土地上的激动和兴奋,另一方面也想看看清晨的塔什库尔干是什么样子。
楼下就是帕米尔旅游区的中心区域,广场上已经开始有稀稀拉拉的人影走动,汽车的数量比之前少了一半。因为经度的差别,新疆的地方时和我们所处的大部分城市——就拿北京来说吧——的地方时是不同的。北京的经度比新疆的经度地方时要早。
经度每相差15度,时间就相差一小时,这也就是塔什库尔干和内地的时差多达三个小时的原因。
下了楼,冷嗖嗖的。这地方早晚温差大得很,粗略估计至少得有10度。所以说到了塔什库尔干,哪怕是盛夏、再嫌麻烦的人,行李箱里也要准备三件衣服:薄的羽绒服、厚一些的外套,还有长裤。女孩子可以带一条大的披肩,有时候它比外套管用,拍照还美美的。
但是勤劳的汉族人的早餐店已经开门了。
在塔县,游客们可以明确地分辨出哪一家是内地人开的餐馆,哪一家是当地人开的餐馆。通常来说,它们或绚丽或豪气,但线条相对简约的那个店售卖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东西。
这里供应我们可以吃得习惯的早餐,比如小笼包。虽然这个包子味道怪怪的。
我和一个小伙伴还在这里发现了自助的早餐,大概是18块钱还是28块钱一位随便吃那种,具体数字记不太清楚了,印象中没有那么便宜就是了。
清粥小菜填饱了肚子,虽然这很“不新疆”。但是没有办法,这里的新疆人没有早起的习惯,人家中午12点才刚刚“日上三杆”,很多机构单位11:00才上班。
到了中午,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家当地人开的餐馆,老板是一个凹凸有致的美女姐姐,高耸的发髻随便缠了一圈纱巾、系上花围裙,女人味儿的线条就出来了。
餐厅里装修得粉粉嫩嫩的,食物的价格并不高,大家闷头吃饭,很少大声讲话。
现在回想,好像是这样子的,无论是在喀什的时候去当地人家里做客,还是这次对塔吉克族人的家访,我就没见过新疆人高谈阔论。遇到重大的节日,他们之前还会念叨几句,虽然我听不懂是什么,大致就是感谢上苍赐我们粮食之类的,但祈祷得很小声。
这店里的食物就是新疆“通用”的西北美食了:拉条子和烙盒子。盒子外皮很厚,里面裹的是肉。我在新疆吃过的盒子分为发面和死面两种,通通采用油炸的方式制作,很管饱。
一个小攻略:桌上的茶壶很有用,里面的茯砖茶是解油腻、助消化的,记得要喝。
让我和小伙伴感到比较痛快的事情是在塔县吃烤肉。
这里的肉串巨大一串,真材实料绝不含糊,而且成品也不会像我们平时吃到的烤肉一样各种酱料刷了一层又一层,要不要辣椒粉?要不要胡椒面儿?要不要刷甜面酱?都不要。
这里的烤肉单纯就是靠烤。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最多撒点孜然,足够了。
当然,塔县也有当地人开的餐厅,它们到了晚餐时间才会比较热闹。这餐厅应该有不少年头了,透过稍微有点旧了的家具,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初装修时的富丽堂皇。
邻座有一个帅哥,长得很像“高配版”的朱时茂,征得他的同意之后,我得到了一张留影。小哥虽然不太情愿,但也同意了,这是典型的塔吉克族人的性格: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热情好客的,当面对不太情愿的事情,他们就不会太热情,但依然好客。
现在回想起来,在遥远的西部边疆,在这一片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上,我没有经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桩桩都是值得回忆的美好往事。
塔什库尔干,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西域重镇,它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帕米尔高原上的雄鹰”还有很多宝藏值得探索。在接下来的游记中,我将要分享国门见闻、塔县的青年旅舍、塔吉克族的婚礼、塔县的景点,以及在天高地阔的塔什库尔干乡村的那些“奇遇”。
新疆游记还在继续,下一期游记预告:还是塔什库尔干。记得关注我,记得来看。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