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还有刷题,这是我第二个方法。
对于第一次就做对的题目,我是绝不会做第二次的,对于第一次没做对的题目,我会分析我为什么没做对,是因为马虎?是因为不会?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找到了原因之后,如果是因为马虎,就给自己一耳光,告诉自己要有记性;如果是因为不会,就把这道题,反复刷,直到这一类型的题目彻底弄懂为止,标准就是无论这类题怎么变形,我都会。
这样,高中三年,刷了三年,基本上只要遇到我刷过的题,我都对,我都会。数学高考全国卷,选择题+填空题+第一道大题+第二道大题=100分,这分,是确保拿满的,至于后面的大题,会多少,做多少,这样,数学的130分,基本是拿到了,剩下的,没刷过的,看运气。
老师说我投机,是说我的方法确实和那些好学生不大一样。
我的方法,不能让我读清华北大,但让我上211/985,还是没有问题的。
我的想法是,我从未想过清华北大,能够大概率地读一个211/985,我内心还是知足的。
我认为,做事情,只要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即使仍然需要去做,但总归比无头苍蝇似的瞎干,要好得多,而且,有效得多,还有更重要的,是有正反馈,这会给我们可以坚持下去的信心。
现在,我做项目,他们还是说我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
我明白,无非就是我用的方法他们也懂,但他们不屑于用而已。
但我不管,我看结果。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绝大多数靠自己的,口袋里的银子,没有我多。至于投胎投的好的,当我没说。
不过他们在私下的时候,还是会问我具体是怎样做的。
他们都是读书人,都是要面子的人,不像我~
我说,我做项目,做流量,和上学时用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表象变了,其内在的性质,没有任何变化。
比如大家都明白,无论你做哪一行的生意,都需要客户,而客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流量。那么大家是不是都有同行?是不是都有做的好的同行?
那我们就去分析做的好的同行,他的客户是从哪里来的?他的流量是从哪里来的?他的流量渠道是哪个?他获取流量的方式是怎样的?他的流量转移路径是怎样的?他的流量承载是在哪里?我们能不能去拜访他们?......
这些东西,就如同我写作文和做数学题时找到的规律,只要这些规律找到了,我就可以使用这些规律,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只要这些方法经过验证和测试,就可以确定是不是通,是不是适合。
这套投机之道,从上学到现在,我用了差不多20年了,让我有了自由生活的底气。当初,上学时的那些好学生,他们好多都是一些公司的高管了,只是,他们现在经常问我,你是怎样实现自由生活的?
他们一年也不少赚,只是,他们每天都很忙,很辛苦,总是想着老板怎样怎样,总是担心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了以后怎么办?
我们都学过“小马过河”,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长大后,做什么事情,越来越不喜欢尝试了。
不但不喜欢尝试,很多时候,还会滔滔不绝地讨论“如果一滴水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来,会不会砸死人?”这样的问题。
就这,大家还讨论的兴高采烈,难道,他们都没淋过雨吗?
实践后马上可以明白的问题,偏偏要套用一大堆公式去各种计算,结果还不见得正确。有些时候,混子更务实一些,就像”白道喜欢开会“,后面的那句话。
大家有没有考过驾照?
是不是刚刚开始上车后,教练会让方向打到几点,眼睛看车外的哪个点,到哪个点怎么怎么办。
这时候,大家都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机械地听从指令,是不是练习一段时间,简单听话照做,驾照也考下来了?
有高深文化的教练不多,但会总结规律的教练不少。这些可以让我们考试通过的经验,就是他们的投机之道,因为,只有通过,才会持续有的赚。
原理性的东西,蕴含在朴素的事实之中。
纷繁的表象,是阻碍我们找到他们的心魔。
即使当我们有时想要去寻找时,却往往被杂念岔开,而忘了初心。
有些兄台,想要流量,看别人做裂变,一日万人,自己也去模仿,却不知道人家的私域里有几万人,自己呢?看看自己有啥?即使模仿得再像,也不会达到目标。
有些兄台,想要流量,100个号,1000个号,每天释放价值,不知不觉地加满了喜欢他的人。
大道上,堵满了人走不动;小道上,似乎还有些不为人知的路。我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大道理我不懂,我只知道,哪里有路,我走哪里~
似乎又听见了那句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