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顾
那是一段晦暗的岁月!5000年文明古国竟随意遭人轻慢蔑视:1896年10月,英国人奚安门在他主办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
这个粗鄙的蔑称,让中华儿女在国际舞台上,颜面尽失。
如何为自己正名?许多仁人志士把目光投向了奥运会。
1908年,天津一份杂志向国人发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
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参加奥运会?
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在奥运会上获得一枚奖牌?
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一届奥运会?
然而,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这些愿望,显得是那么的渺远如梦!
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上,当时的中华民国代表团参加了接近三十个比赛项目。谁知,除撑杆跳选手符保卢进入复赛外,其他人在初赛即遭淘汰。
更让人悲愤的是,中国运动员在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嘲笑中国人的漫画: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形容枯槁的中国人,抬着一个大鸭蛋。题目上还是那四个令华夏儿女伤心欲绝的字:东亚病夫。
开启新程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濒临“被开除球籍”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从山河破碎到海晏河清,从“4万万人吃不饱”到“14亿人吃不完”,从螺丝钉都要进口的农业国到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大国……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种飞跃,也体现在运动场上的捷报频传。从第一名世界冠军容国团,到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徐海峰,从八十年女排五连冠,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总数第一名,伴随着国运的复兴,自豪与自信写在奥运会每一位中国健儿的脸上: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冲天豪气!
我国运动员们书写的一幕幕赛场传奇,再次证明了一件事,少年强则中国强。
回顾百年历程,凡是青春绽放的时代,都是充满希望、充满生机、充满力量的时代!
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体育之研究》的雄文,文中一句话,至今仍振聋发聩:“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我们可以告慰伟人:盛世的吾辈,不但“野蛮”了体魄,也已文明了精神!
体育与国运
勿用赘言,体育强弱体现着国运的盛衰,昭示着国家的未来。
现在很多人都说美国正在衰落,但是当一位记者走在美国街头看到依然有很多人晨练、在跑步时,他说,美国短时间内还很难衰落。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梁启超先生百年前曾说,少年强则国强。这个强,当然也包括身体健康强壮和精神意志坚强。当谷爱凌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夺得两枚金牌一枚银牌之后,有人采访她,有段话她是这么说的:在美国几乎每个年轻人都和体育有联系。
当我们的父母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不愿意从事体育和体力劳动的时候,当我们的年轻人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戴着眼镜的时候,当我们的男子都宅在屋里打游戏,玩电脑、看手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这个民族担忧?
好在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爱上了健身,爱上了跑步,爱上了各式各样的体育运动。或许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国运:有一部分人会被时代淘汰,但也有数量相当的精英在带领着我们这个民族正乘风破浪、阔步前行!
《体育之研究》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