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年没有写读书笔记了?得有十几年了吧。
最近正在写读书笔记。一开始是看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梁老先生写的文章很有味道,读起来也兴致盎然。每读一篇,心中都有点想法,按捺不住心中的欲望,自己也会就这个命题写上几百字,表达一下自己内心的看法。
读完了《雅舍小品》,就继续读季羡林先生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部作品是收录了耄耋之年季先生日常创作的杂文。说是杂文,但是其实读起来觉得更像是小品文。这本书的感觉,和《雅舍小品》就不一样了。如果以菜品比喻,《雅舍小品》像是一道精致的小菜,让人食指大动,味道可人。而《一蓑烟雨任平生》,则更像是一道汤,而且是一道清汤,读起来寡淡无比,但是却解油腻,回味悠长。这跟作者的品性不无关系,两者都是大师,写的都是锦绣文章,但是季羡林是在耄耋之年,看透世间种种之后写的,言语平实淡泊,乍一看根本看不下去,必须得静下心来品,才能品出他的那种出世的心态。有一句话说得好,人间至味是清欢,越是寡淡的清汤,越能回味悠长。数年之后,可能我已经记不清别的作品里面都写了什么,但仍然会记得季羡林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记得他淡泊的心志。
最近这几天,又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这本书原文是英文的,是林语堂先生在国外写的,我估计这本书是他当时写给外国人看的,是一个知识普及本,向国外介绍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传奇一生。我肯定读不了原文,我读的是英文重新翻译成中文之后的版本。说实话,我还有林语堂的《人间词话》,还没怎么读,我是特想知道林语堂如果本人用中文写《苏东坡传》会怎么写,后人的翻译总感觉或多或少失去了一些味道。林语堂先生也是近现代中国的大文豪,在世界上声名赫赫,而今苏东坡在全球的知名度也是越来越高,他的作品真迹在国外各大博物馆都是镇馆之宝。两个大文豪相隔九百年的相遇,产生的化学反应就是这本《苏东坡传》,而不是中文原版才是一大遗憾。
读完了《苏东坡传》,后面还有《李鸿章传》,《王安石传》,《张居正大传》《朱元璋传》四本书在等着我去拜读,算上读完的《苏东坡传》一共五本,号称“二十世纪五大传记”。
现在《李鸿章传》刚开头,是梁启超写的。1901年,李鸿章在代表清政府签订完《辛丑条约》之后,心力交瘁溘然长逝,两个月之后,被清政府通缉在案流亡海外的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在日本完成了这本传记,传记的主人公李鸿章则是洋务派的领袖。维新变法本质上来说,是洋务运动的传承,梁启超在传记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其中的悲愤之情跃然纸上,说是悲李鸿章,而他维新变法失败被迫流亡海外,何尝不是自悲?
叹息李鸿章之遭遇,敬服李鸿章之才华,作为一个系国运于一身的男人,声誉满载全球,全天下只知道李鸿章而不知清政府,这样的人,称之为伟人也不为过。且读一下梁启超先生《李鸿章传》,如何描述李中堂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