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最穷的时候?
那段日子里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是什么支撑着你熬过了没钱的日子?
那个时候,你是不是特想骂一声这操蛋的生活?
1
同事萧然是个爱打扮的姑娘,潮流、时尚、精致。
和她在一起总会让人有种女神和女汉子的差别,她的朋友圈总会有晒不完的美食和风景。
真应了那句话,看她朋友圈,觉得她好贵。
她的每项消费都让大家自然而然的把她当做是富家女。因为那会儿大家在一个公司作为实习生,收入都低的勉强只够生存,所以也只有这种解释才符合她这种高消费的身份。直到有天,萧然突然慌张的找到我,问我有没有1000块钱,说有急用。
我惊讶的回答:别开玩笑了,你这么有钱还用跟我借啊?
后来,她才难为情的跟我说:我跟你说个秘密啊,你不要告诉别人。其实平时我买的那些包包衣服化妆品大部分都是刷卡买的,因为我来自山区,我怕在这样的大城市生活穿的太差会被人看不起,我怕我和你们不一样,我怕被人嘲笑,所以我故意把自己每天都打扮的很靓丽,努力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你能不能借我点钱明天交房租呢?
作为一个暂未毕业拿着只够吃饭睡觉的工资的学生党来说,当时听到她的那种回答,我瞠目结舌,简直挑战了我的消费观。
第一次知道原来高中政治课本上有一节讲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种超前消费原来真的可以实现,而且是发生在身边。在当时那个只会用人民币买东西的我,瞬间有种怀疑自己还是不是这个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产物。
2
1年前在一次朋友聚餐会上,大家喝嗨了就开始聊工作中的各种奇葩事。
有个哥们儿说他前公司老板是个思想很开明的人,非常支持自己员工预支工资,在他那里,只要你能保证认真工作,想要什么老板都可以替你买。苹果6刚出来的时候,他一口气买了20部,问自己员工谁想要谁来拿,他会从员工每个月的工资里扣除几百元作为分期还的手机费用。
用他老板的思维来讲,这样一能降低员工流失率,二能刺激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
此外,他还喜欢带部分男员工周末逛奥迪宝马4S店。虽然买不起,但是带他们感受下别人能买自己买不起的那种心理落差,时不时刺激下他们懒散的工作状态,冲击下他们赚钱的欲望。
简单粗暴,但效果却比开几小时的员工激励大会更有效。所以他们那个公司,每个员工都很有干劲儿,但同时老板给的压力也非常大。
但是我认为,使用这种招数也要分人,有些人在这种金钱刺激下会更有动力,而有些人可能就会觉得很不舒服,每天去上班都觉得欠人钱似的,可能会因为这种情绪工作积极性反而下降,朋友说他是受不了公司企业文化才离开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在朋友圈里看到过很多种这样鼓励女生消费的文章:
姑娘,你一定要活的精致;
姑娘,连口红都没有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姑娘,你真没必要过的那么廉价;
姑娘,年轻的时候都不穿prada,老了登一双高跟鞋画精致的妆还有什么用?
讲真,每次看到这种文章我都感觉自己活的像个糙老爷们儿,好像不化妆不穿高跟鞋就不配出门一样。
女人是要活的精致,但是精致的前提是你必须要有钱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每月拿出工资的90%去消费那些高档品的,也不是所有人即便拿出全部工资去消费就能满足自己的精致生活的。
我觉得这种文章至少要在底部加上这样一句话才能不误导读者,那就是:姑娘,请在保证你基本生活的条件下让自己变得更精致。
3
盲目的跟风消费我是不太赞同的,明明拿着2K的工资却有着5K的消费,我见过那些为了买一个包包可以2个月省吃俭用的女生,也见过可以为了一双漂亮的鞋子半个月吃方便面的女生。我很理解,但不支持。
现在这个社会,超前消费是种趋势,尤其在这个连药店都用上POS机的年代,更支持着这种消费观念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去商场买大件的时候选择刷卡消费,它不仅能缓解我们暂时的经济压力,更能保证我们现有的生活品质不被影响。
理智的超前消费当然没什么不好,但是盲目的超前消费,是真的能把一个人的生活打入地狱。你至少要确保这两点:
一、有稳定的收入,能保证你偿还这笔债务。
二、你的消费要与你的收入差距不要太过悬殊。
总之你要能保证你有不间断性的偿还能力,才可以放心去超前消费。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按揭买了房就再也不会成天吵着要辞职。
每个人都有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的心,每个人也都有不满足于现状想要生活的更好的态度;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当你的口袋还付不起心仪的物品,
还是先不要着急想如何去提高自己的生活了。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的最底层是生理与安全需要。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却要过分追求体面的生活,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除了能守住那点廉价的自尊心,就真不剩什么了。当然,我讲的是盲目的追随。
我们不缺少对美的追随,但在此之前,请先生存,再生活。
平淡亦美,真实才最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