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聊到了速读,这一篇我们接着聊如何阅读这个话题。这一篇文章的关键词主要是专注度、快速记忆,重复阅读等等,看看有没有对你有益的吧。
永远不要回读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反复阅读来加深自己的理解。其实,回读是阅读的大忌,要高效阅读,就要戒掉回读的习惯。回读会打乱阅读的节奏,进一步来说就是,要理解不太熟悉的概念,机械地重复也不是最好的方法,事实上,一篇文章、一本书都是自成逻辑,一般不会存在一个孤立的概念,通常在后面的内容中详述或者距离说明,如果专门停下来纠结某一个概念,就会打断阅读的注意力,思维方式也会发生转变。退一步来说,如果想要理解一个概念的话,最好的时机是在读完某个完整的章节之后。总之,要想进行高效阅读,就应该将一个完整的章节作为阅读的基本单元,而不是一个概念、一段话。
提高专注度的方法
集中注意力、提高自己的专注度是速读所需的精神状态。那么都有哪些方法呢?要集中注意力,首先应该深入文字之中,不能被书的难度所吓到,在阅读之前,大家可以进行相应的思考,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在阅读中不断提问、思考、解答,这样可以避免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其次,我们要试着去封闭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观,比如说前文提到的不声读、不默读就是通过封闭听觉感观来提高专注度,用手引导视线就是通过强化视觉感观来提高专注度,这样我们的注意力就不容易被阅读之外的事物所吸引,阅读的效率也就能高了起来。
快速记忆一本书的方法
首先阅读一本书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包括记忆上的目标和使用上的目标;明确阅读目标之后,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为之后的联想记忆做好准备;在记忆的时候,充分运用自己的五感,全方位储存信息,比如说情景再现、逆向回想直接读取法等等;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不时暂停,复述之前的内容。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阅读是以记忆为目标的,在应用到实际的速读时,要与前面讲过的方法和技巧结合起来。
记得怎样写读书笔记吗?
读书笔记是在阅读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所说的阅读并不是所谓的持书阅读的那个过程,还有之后的总结思考做笔记等等。而其中,写读书笔记也是非常有效的,好处多多。那都有哪些好处呢?
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帮助记忆。
锻炼阅读者的思考能力,使人的思维更具有条理性、逻辑性,可以提高人的综合分析能力。
写读书笔记还是重要的积累素材的方式,可以通过“写”提高文字的表达能力。
读书笔记还是一种重要的“输出”的方式,也就是将知识内化的过程,这可以很好地帮助一个人将阅读的内容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怎么样?认识到读书笔记的好处了吗?所以啊,以后阅读的时候,拿起笔记下那些你“心仪”的内容吧。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读书笔记都有哪些类型吧?
1.摘抄型读书笔记。也就是将阅读过程中的原文摘录下来,列出大纲或者主线结构,亦或者摘录主要观点、结论,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类读书笔记其实也不必抄录下具体的内容,只记下要点,建立索引,包括文章的题目、编著者、书籍来源等等,以便日后查找。
2.感悟型读书笔记。这类读书笔记重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主观性比较强,也就是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可以针对全书、也可以针对书中一部分的内容或者某些观点,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赞同、批评等等。不过在写感悟的时候要注意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单纯地发泄情绪,无论是赞同还是批评都应该做到有理有据,这样对一个人的知识体系才有所帮助。
3.评注型读书笔记。这一类读书笔记跟感悟型读书笔记有些相似,都是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评注型读书笔记更加注重对书中内容的依赖,批注的内容通常写在书上,在阅读过程中,读到重要的地方或者自己有深刻体会时,就用笔在字句上做记号,然后在书页空白处写下批注,或者是夹纸条、贴便签之类的,它们通常是零散的,不成体系,但是优点就是可以随时将想法记录下来,灵活,方便阅读。
4.综合型读书笔记。这种类型的读书笔记兼有以上三种读书笔记的特点,可以有原文、感想、评注,一般是独立成册的,即写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它的优点就是便于保存,反复阅读,是最长效的笔记类型,常常可以把一本书浓缩为小小的一册,随用随翻。
反复阅读的方法
许多经典著作内容丰富,意义非凡,值得精读,更值得反复诵记,反复阅读也是精读一本书最重要、最常用的方式。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反复阅读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死读书”,而要明确几点:不做无目的的重复;不做无新意的重复;不做无效用的重复。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再次阅读的时候总是会遇到一些障碍,都有哪些呢?
障碍一:已经读过,再无新意。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心理,喜新厌旧人之常情。遇到这种情况呢,选择一些有重点内容的章节来阅读是非常有效的,因为篇幅变短了,心中的压力就会减小;另外,把其中的重点章节挑选出来重组脉络,能够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能动性,思维也会活跃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反复阅读过程中必须知道自己阅读的重点是什么,不是因为不懂而重复阅读,而是因为理解并且觉得重要才反复阅读。
障碍二:已经吃透,随手翻阅。读过的书已经丧失了新意,会错误地让人产生完全吃透的幻觉,这样做会使重复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验证一下,可以用复述。重提纲要、独立做思维导图的方法来验证,如果还存在一些问题的话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重复阅读。其实,无论是任何一本书,都是不太可能完全吃透的,每一次重复阅读,都是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触的。
障碍三:重读未尽,半途而废。不管是重读还是初读,半途而废都是不可取的。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进行重点重复或者逆读,逆读也就是打破书籍原本的结构顺序重新阅读,从另一个方向理解书中的内容,可以在脑中形成立体的记忆,从而在心中产生一个明确的指示:我已经做完了这件事。
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就是长周期,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漫长,但不可否认的是阅读是一件绝对有益的事,毫无疑问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既然是对的,那就值得我们坚持去做这件事。大家一起加油吧。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