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李老师所教书的中学,被誉为“中国高考状元摇篮”,名列中国中学高考状元榜首。
这所高中,可以说吧,代表着云南省最高等级的教育水平。每年,这所学校会出现几个,令人惊诧的学生,也没什么出奇的。毕竟,全省高中生多达百万之巨,每年冷不丁冒出几个令人刮目相看、印象深刻的同学,十分正常。
这所中学,荟萃着云南省的各路精英分子,出类拔萃的学生数不胜数。一些靠勤奋吃苦,熬夜奋战获得成功的学生,显得实在太常规了,没什么好说的。
有少数同学,还没有读高一,就把高中课程弄得滚瓜烂熟了,没啥稀奇的。有少数同学,还没有读高一,却把某科研究生的课程都弄透了,家常便饭。有少数同学,他们的志向不在清华北大,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才是,稀松平常。有少数同学,从小学开始,父母投入在教育上的各种花销,每年达到50万以上,司空见惯。
有少数同学,上课时睡大觉,考试时,却可以考满分,没啥怪的。有少数同学,平时游手好闲吊儿郎当,一到期末考前,临时抱抱佛脚,成绩就一飞冲天,不是个事儿。有少数同学,天天打篮球,你都不知道他是来干啥的,每逢考试,让你佩服的五体投地。有少数同学,玩游戏玩疯了;有的炒股票,不学无术;有的博览群书,成天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有的玩弄小发明,废寝忘食...
李老师站在云南省学校教育的巅峰之上,见识多广。这少数同学,超群绝伦的异类分子,不是什么天赋异禀的天之骄子。是生长环境使他们变成这样的,是自我教育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是持久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大放光彩,李老师是这么认为的。
中小学教育的结果,只不过是走向大学教育的一块敲门砖而已,离进入社会还远着呢,跟你未来将会走出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关系并不大。常言说,行行出状元,就算考不上大学,也可能会有一番作为。李老师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可是,李老师心里面却害怕以后同事们问起,“你们家孩子考上哪所大学?”如果孩子将来只是考上云南大学,也许自己会支支吾吾地、不好意思回答,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你活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会让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潮流就会把你的思想推向那里,你无法抗拒无法逃避。一片浮萍,在湍急的水流中,还有选择方向的权力吗?李老师在精神上守住了教育的底线,现实里的自己,防线被摧毁了。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她向现实社会潮流屈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