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指的就是平时书不离手,读书肯下死功夫,勤奋刻苦的学习现象。手不释卷的好处至少有两个:
一、熟能生巧,天道酬勤
古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刻苦是读书治学成才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手不释卷说的就是读书要勤奋刻苦的道理。
熟能生巧,天道酬勤。世界上没有那种不通过努力学习就可以获得渊博知识的天才,即使天赋极好的苏东坡,其“过目成诵”的能力也是通过不懈努力来获得的。他的“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的“八面受敌读书法”为世人所称道,而他仍然将其谦称为“愚钝之法”。他也的确不辞辛苦将重要的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
著名作家吴晗就是刻苦学习、手不释卷的典范,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除了读书、抄卡片,几乎没有什么爱好。大学期间,吴晗的古汉语就有了很深的造诣。他主张读书要眼勤手勤,把书中有用的段落抄下来,随读随钞,抄的资料多了,多看几遍,既可以巩固记忆,也可以发现问题。知识总是靠逐渐积累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局部到全面。就是靠这种刻苦、勤奋和惊人的毅力,吴晗才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就。
大诗人陆游自幼酷爱读书,他在自己的书房题了这样一幅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此联知识他手不释卷、常年不辍的读书创作生活的真实写照。民族英雄林则徐少年时代家境贫寒,曾自题对联于书房:“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矢志苦读、自强不息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样励志的对联还有很多,如范文澜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毛泽东的“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拍一日曝十日寒”。还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手脑并用,相得益彰
读书手不释卷,也要坚持读写结合、手脑并用。据《墨客挥犀》记载,宋朝宰相王安石酷爱读书,吃饭睡觉,手不释卷。
手脑并用可以提高读书效率和阅读效果。许多古人都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写读书札记就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读书札记也常被称为读书随笔,是指读书的同时做摘要,记笔记,把读书过程的收获、感想或者其中相关的材料都摘抄下来,或把自己对所读内容的意见、见解、补充、评价、质疑和启发都随手记录下来。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坚持“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正是这种四多读书方法,使得毛泽东知识渊博,胸中有无数的韬略,成为一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读书实在是一个很难的活,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能做到手不释卷是基本的要求。无论我们有读书的方法,都无法脱离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得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