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开始,在某一年的盛夏遇见;我们也有结束,在2024年的盛夏…”
以上是王老师发到班级群里的,用心整理的孩子们整个小学期间的成长相册,作为小学即将结束的告别话语。
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心里五味陈杂…
六年前,经朋友推荐,我们把那个年仅6周岁的小小身影,带进了此后高德导航里重复6年的“出发,全程183公里,大约需要2小时20分”的启东启迪外国语…
老师们一开始对孩子的评价是“有点内向,不爱表达自己”,此时作为老母亲的我开始疑惑,我们孩子从幼儿园的老师们,到周围的人反应,她一直都是乐观开朗,善于表达的小女孩,住宿对孩子影响这么大吗?
孩子爸爸劝我不要心急,等等看,离家远,孩子适应需要过程。
直到二年级开学报到遇见了王老师,更加重了我的纠结。
那天,教室里家长们围着新来的班主任在交谈,我透过人群,看到了一个笑声爽朗,面对家长们侃侃而谈的中年男老师。
看到这个情景,心里顿时一凉,我的观念是,低年级的孩子们,学习次要,生活上才是关键,应该让更细心的女老师来带更合适!
况且,老师应对各个家长那种笑容可掬且健谈的场景,确实让我想到了供应商跟客户沟通的样子。
心里严重怀疑这样会不会对孩子们的教育受影响?
时间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最公平的存在,最能客观的揭晓一切答案。也证明了我当时多疑惑,后面的感觉就有多羞愧!
慢慢的,我发现王老师很擅长表扬,班里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被王老师精准发现。王老师确实毫不吝啬他的口才,班群里听到最多的就是王老师对孩子们的花式夸奖。
比如我们刘一泽,王老师不止一次对我说,这孩子很有灵气,写出来的作文观点很不一样。面对我觉得孩子进步慢的问题,王老师耐心劝导,作为家长不要焦虑,每朵花的花期不一样,孩子什么年龄段就做适合的事,低年龄段不要看重成绩,要养成好习惯,最重要的是养成孩子阅读的习惯,阅读量上来了,等到高年级,孩子的优势就上来了。
倾听完王老师的建议,我及时调整了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事实证明,王老师的教育理念确实很先进也很有效。
得到老师肯定后,孩子变得有自信了,她越来越喜欢写作,逻辑思维也越来越清晰。尤其五年级以后,孩子的逻辑思维在数学方面也表现出来了。
生活方面,王老师对孩子们的关心比女老师们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如饮食问题,大部分孩子都有挑食的习惯,包括我们孩子也是,不爱吃蛋黄,在家里吃鸡蛋比吃药都难!但是在学校,王老师监督每个孩子,早餐必须每人至少吃一个鸡蛋,发孩子就餐视频到班级群,哪个餐盘里没有鸡蛋,必须要求再去窗口拿个鸡蛋过来!严厉告诉孩子们,长身体的时候不能挑食,要保证营养均衡。说实话,这种细节,我都自愧不如,因为作为老母亲我都考虑不到。
如今不用再问老师们对孩子的评价,看着孩子阳光自信的模样,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每次大周末回来,孩子就会滔滔不绝跟我分享学校的趣事,比如课间饿了,走到王老师面前,不用开口,王老师就会心照不宣的到处给她翻找零食吃…
看吧,她居然从当初老师们口中胆小内向的小女孩,变成习惯磨着老师要零食的贪吃鬼了…
这里还要补充一件事情,那就是作为家长,印象最深的班会。王老师的班会主题,从不谈分数名次,而是围绕“每个孩子花期不同”或“每棵树都有自己的价值”为主题,开导我们家长健全孩子的人格最重要。
王老师这种不急不躁,春风化雨般渲染出孩子们自信,热爱的人生底色,让教育回归教书育人本身的理念,不但滋润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也唤醒了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盲区。
六年的小学时光里,感恩王老师参与了五年。能遇到适合孩子的好老师,真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虽然即将分别,但是老师的启蒙之恩永记于心。
感恩所有的遇见以及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