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有一个小工厂企业家跟我说,如果给我100W,我会怎么花?当时第一反应如果这是我的,肯定是买车买房了,企业家说我肤浅,事实是极为坦诚,如果钱是我的那就不是想怎么花怎么花吗?但如果钱是集体的,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花,那我要怎么样做才能知道怎么花呢?
半年前,突然想要从零开始学习理财,无论是100块还是1万块,如何快速入门呢?deepseek告诉我,第一本书推荐(小狗钱钱)第二本书推荐(穷爸爸富爸爸)。看完两本书后,我尝试用500元买了一个组合基金,两个月,500元升值到530元,我想这是入门了吗?于是又注册了东方财富这个软件,看着蜜雪冰城的股价从200多港元一路飙升到400港元,再对比古茗的股价,实在是天壤之别,那么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简单的说,资本市场更看重蜜雪冰城呗,那资本市场为什么看重它呢?
如果说我只看到了表面,这可能是事实,细节和底层逻辑容易被忽视,可以举例出哪几个方面是蜜雪优于古茗的呢?也许在你周围的伙伴,大家会说,蜜雪都不好喝,我觉得古茗很好喝哎!但是有点贵。你看,股价跟好喝不好喝有关系吗?难道投资方是坐在办公室里点了两家外卖进行对比了一番后才决定多给蜜雪股价的吗?显然这个根本行不通,那说到‘我觉得古茗好喝’,你觉得重要吗?那路边随便逮一个人如果他举得蜜雪好喝呢?所以你看,人们是不是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根本没法在意客观事实究竟是如何描绘的。
简单的逻辑学一书中提到,观念的表述如何符合客观事实,那就是真的,观念的表述如果只符合主管事实,那就是假的,什么是观念呢?是我们对客观事实的理解,呈现在主管大脑上面的样子。所以根本有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究竟知不知道事实,主要是,他们也不在乎事实是什么,那么就产生了诸多的‘话不投机半句多’。
经常听到‘财富自由’一词,相信它都是你我的梦想!那究竟什么是财富自由呢?5年前我的想法是,当我去市场上准备买一双喜欢的运动鞋,不用因为价格而无奈只能选择最便宜的并不是自己最喜欢的那双的时候,当我想喝古茗奶茶的时候不会因为价格悬殊5元而选择蜜雪!你说,我回答对了吗?
财富自由是什么?是一个概念问题,而我回答的是什么?主观上的不想要?这也太不客观了吧!
那究竟李笑来如何解释财富自由呢?如果光说概念,那应该是当你的被动收入大于或等于你的日常开销的时候,你就已经财富自由了。被动收入也就是不用每天上班打卡,躺在家里睡大觉都能到手的收入,算了一下自己的日常开销,那我的被动收入得有5000元,才能称得上是财富自由了,幻想中并不会在家里睡大觉,一定会想办法做主动收入,这样我也能有存款了呢!既然是这样,究竟怎么样才能做到被动收入大于等于5000呢?我想破了头,大约有几种方式:
开一个抖音带货账号,拍摄一些能自主转化并且推送的短视频,每天都能有佣金进账。但是如果要到佣金加起来有5000元,恐怕订单得很多吧,要么就是客单价高的离谱,佣金也高,我的形象和脑容量能创作出适合高客单的人群内容吗?显然不是很容易,那就锁定低客单?看来这是一份很吃力的活,但做起来也有希望。
写一本书,出版后每个月都有佣金拿。书名叫什么?框架怎么列?内容讲些什么能做到畅销书?去哪找出版商?要给他们钱吗?在没有获得收入之前我有钱付给他们吗?出版了一本书就一定能畅销吗?凭什么呢?我目前的写作水平,还未达到自己设定的认知构建字数,恐怕还不太行吧?但也不是说不能写,写的很烂的话就先发表在网络上呗,至少有一个系统的思维呈现不是吗?
创立一个公司,三年后离开专门拿分红。此时需要考虑,公司必须长久盈利才能长久拿被动收入,其次创业初始资金要找到股东,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股东和创始人之间一定要具备充分信任,比如像雷军这样的投资人就很完美,只给钱不问话。但是做什么业务能够得到一切投资人的青睐呢?什么业务即将在10年内稳定增长?
李笑来在书上说,要坚定的120%相信自己能做到财务自由,即使被别人打击掉了20%还有100%。财富自由的本质就是能够自由支配你的时间,比如我想去绍兴的阳明故里,一定要等到国庆这样连续放两天假的时候吗?一定要等到攒够2000元路费吗?我想去附近的山谷,有溪水有鱼的地方露营,一定要等到周日吗?一定要等到有人愿意驱车带我?为什么不能即时出发,带着我的埃安UT SUPER小汽车,带上两个愿意前往同道中人呢?
看了(秘密)一书,我在手机大屏上写下几个大字,‘我此时的年薪是200万’每当打开手机看到这个,第一想法就是,200万?要如何才能一年挣到200万呢?难道每天工作15小时?当然,如果是我热爱的事业也未尝不可啊,那时候渴望是主动工作,每天反馈更新迭代,想想就很兴奋。作者说财务自由是一个里程碑,是一个新的起点,并不是终点,这个我相信,而且在到达里程碑之后又更多的事情等我去做,那时候的每分每秒都完全属于我,不要再为此时的每天打卡像坐牢一样的被束缚,想要转行人工智能,想要在公司的业务上面加入AI,但是这种不成熟的行动一定会被老板拍死在沙滩上,任何不确定并且很容易被扼杀掉的创意尝试,都要慎重开始,毕竟有的能量如果被扼杀在源头,那将很不是很乐观。
读人类简史的时候,我为技能丰富多彩的采集人而震撼,他们似乎精通所有的生存手段,说干就干,哪怕遇到以前没有战胜过的犀牛,还不清楚的它的习性,但还是先去做,用行动后得到的反馈找到规律在继续行动,看吧,这是老祖先留下的学习方法。
如何快速入门掌握一门技术,作者说先掌握最少必要知识,也就是最本质的原理。比如使用摄像机拍产品这技能的拍照三要素,主体的选角,相机按键的使用。还有设计图片用的PS软件,基本的工具用到的原理,画布的大小和打印的关系,背景布的颜色,每一个图层的关系等等基础操作。要想成为一个专业领域的高手,首先在通晓基本原理知识之后,要快速的进入操作,允许看到笨拙的自己尽快的度过这个过程,开始的时候相当愚蠢,就连影子是扣出来的都不知道,一味的去研究画影子的手法,这不是愚蠢是什么?接受自己的慢吞吞,一定会有进步。
在变为高手的过程中,专注一定是能给我们缩短时间的,打个比方,当我开始进入专注模式写作的时候,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不知不觉来到11点钟。记得最先开始写作的时候,600字让我编的够呛,时间也过的很慢,想破头都没有一句用词是幽默的,但是当我进入心流状态的时候,很享受每天专注的1.5小时,而且很快字数就有3000字了。且不说内容构建的如何?至少我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活动一五一十的描述出来,围绕一个中心思想,继续深入的思考,有的文字是在写之前并没有想过的,有些奇妙的问题,等到写作完成之后回头看会觉得很有创意,并且还略带幽默。
年少时候经常被人这个评价:你不适合做这个那个!多年后我想,真的不适合吗?为甚别人说我不适合我就真的只能不适合呢?我适合做什么难道是别人说了算吗?不,一定不是,那些说我这不适合那不适合的人,滚蛋吧!我适合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我即将做什么,是我说了算!
李笑来说,要给自己输两次的机会。在创业带团队上,已经输了一次了,谁天生就会选人挑人用人呢?谁天生就能预判互联网民众的爱好呢?谁天生就能把团队带成狼的队伍呢?爱迪生不也是花了一两年的时间做了7000多次试验才发明了电灯的吗?我的第一次选人用人及其的笨拙和愚蠢,但这样的经历也告诉我,以后选拔人才要以德为本,用人之前做市场客观调研必不可少。演员难道天生就具备将整个演戏的过程串联成一部有有头有尾的电视剧吗?不还是导演一遍又一遍的指导和重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