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 04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卢奶奶译
东汉,有个叫李膺(李元礼)的人,他风度翩翩,对自己要求很高,有「天下楷模」的美誉。
李膺有一个梦想:在全国推行礼教,让大家分清是非对错。后辈读书人,但凡能得到李膺的教诲,都认为是无上的荣耀。
许仙人说
东汉末年,一群太学生做了个「微信公众号」。
这个号不发鸡汤,也不带货,而是一本正经地搞起了时政评论。
一个叫刘陶的活跃写手,写了一篇《亲爱的皇帝陛下,答应我认真工作好吗》,把当时的天灾人祸,归因于汉桓帝总是摸鱼,不好好上班,。
他们还发起了一场《太学生最喜爱的官员 Top3》评选活动,选出了三名大家心目中的模范官员,分别是本期男主角李膺、第一集的男主角陈蕃,以及至今还未上场的王畅。
跟高冷傲娇的陈蕃不一样,李膺和太学生一直有交往。这帮年轻人,也迷他迷得不行,连出身豪门望族的荀爽,有次帮李膺赶车,回来以后都开心得不得了,到处跟人说,今天我给李膺驾车了耶!
所以,当时的读书人,只要能跟李膺扯上关系,名气便能蹭蹭蹭往上涨。上一集光屁股的穷学生郭林宗,就是得到了李膺的赏识才火起来。
不过,学生办报,公开评论时政,总归有点敏感,搞不好要被封号的。
李膺跟他们走得近,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太学生对李膺的爱,不足以冲淡宦官对他的恨。
很简单,大家所在的利益集团不同。
整个东汉集团,除了皇帝以外,有三大势力:
第一拨是官员,也就是李膺这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第二拨是外戚,比如太后的娘家人、皇后的娘家人,俗称关系户;第三拨则是宦官,皇帝身边端茶送水的小弟。
我们以前学东汉历史,书上讲「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权」。
也就是说,这三拨势力中,官员们只是执行层的社畜,公司的决策权,要么落在关系户手里,要么落在皇帝的小弟手里。
而李膺上班的时候,实权正好掌握在宦官手上,外戚和官员暂时结成了联盟。
男人有权就会变坏,宦官也不例外。
李膺这个人,道德感比较强,见不得贪赃违法的事情。
据说,他刚上任青州刺史的时候,辖区内好多官员都跑路了。为何?因为李膺一来,以后就没油水捞了,搞不好还要坐牢。
这样的李膺,很快就跟宦官杠上了。
当时有个大宦官,叫张让,下一届皇帝都管他叫「爸爸」。他的弟弟张朔在河南沁阳当县令,杀了个孕妇。恰好李膺调官当了张朔的上级,张朔怕李膺查他,便逃去京师投奔张让,藏在张让家一根空心大柱子里。李膺知道后,丝毫不顾及张让的面子,亲自带兵过去,把柱子敲破,拿下了张朔。接着带回府衙,审完之后,立即斩杀。
这一套动作实在太快。张让还没来得及反应,弟弟就被杀了???他气急败坏地去汉桓帝面前喊冤,说李膺不按规矩办事,哪有不申请就直接斩人犯的。但张朔实在作恶多端,皇帝最后也没有说李膺什么。
这次交手,使得宦官们对李膺是又气又怕,以至于放假都不敢出宫玩了。汉桓帝觉得很奇怪,问出了什么事,没想到宦官们跪在地上,哭着说:「嘤嘤嘤,我们怕李膺。」
接下来,是李膺和宦官们的下一轮交手。
当时有个叫张成的江湖术士,很会算命。他掐指一算,下一次的「天下大赦」很快要来了,便让自己的儿子去杀人。他儿子被李膺捉了起来,不久果然大赦天下,本以为可以无罪释放,但李膺一气之下,还是把人给斩了。
这个张成,刚好跟宦官有交情。宦官们便给张成出了一招,教他徒弟去上访告李膺。而且,这次吸取教训,罪名不用「不按规矩办事」,而是「结党营私」,他们诬告李膺私下培植自己的势力,收买学生,鼓动他们散发言论,破坏朝廷形象。
私下搞小党派,煽动学生跟朝廷对着干,这可不是小罪。
汉桓帝当然是大发雷霆啦,他诏告天下,要求彻查「同党」。这下子,不仅是李膺关进了监狱,跟他玩得好的那些官员、学生、名士,也通通坐了牢。
李膺很聪明,知道背后是宦官在整他,在招供的时候,故意说很多宦官也是他的同党。几个宦官头头怕李膺咬到自己,只好将这件事不了了之。
不过,等到李膺和「同党们」被放出来以后,他们的名字都进了朝廷的黑名单,以后永远不能被录用。
这便是东汉末年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第一次之后,还有第二次,然后李膺死了,黄巾军来了,宦官被袁绍杀光了,董卓进宫了,东汉也就玩完了,我也不想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