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关于北京的记忆,都来自于电视。特别喜欢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的生活氛围。看起来很温馨,很有生活气。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胡同和四合院都消失了,而那些在北京人记忆里远去的岁月,在《北京烟树》里得以重现。
作者侯磊,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北京烟树》是他的北京非虚构三部曲中的一部。“燕京八景”中有“蓟门烟树”一景,书名由此而来,作者以此寄托对故乡的思念,记述人情冷暖。
《北京烟树》是一本让人能很好了解老北京的书,通过书我们可以走进八十年代的北京,去品八十年代的北京烟火。
书中写了北平照相馆、胡同生灵、上溯隆福寺,让人感触最深的是胡同。因为,“胡同”承载了我们的年少和最深的情感。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这是对离开故乡在外打拼的人而言,而对于从不曾离开故乡的人来说,回不去的,是曾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但能让无数人感到好奇的,我觉得应该是北京。
北京不仅有故宫,有圆明园,还有烟火气浓厚的四合院和胡同,有繁华的商场。而现在的北京很繁华,很多地方已经大变样,早已跟几十年前不同。
而很多北京人,他们心里的北京,心里的故乡只出现在不再清晰的记忆里了。虽不曾离开,但已经回不去曾经。
故乡的记忆,总是不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让人觉得温暖。
那天做了个梦,记忆里老街模糊的,甚至是已经遗忘的人和物都无比清晰地出现在梦里。铺着石板路的老街,木结构的瓦房,坐在一堆晒太阳的街坊邻居,忙忙碌碌烤蛋糕的爸爸妈妈,用草绳跳绳的童年小伙伴。所有记得、不记得的关于老街的童年过往,全部清晰了起来。
故乡,是每个人穷其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地方。特别是离开故乡的人,很多时候都会无数次地回忆起故乡以及故乡的人。
对于北京人来说,他们大部分人的记忆里,难忘的事应该是与胡同有关。书中作者笔下的小姐姐,就是对胡同生活最深切的怀念,是怀念故乡的一种情丝寄托。
对北京的最深的印象,可能大多都是长城、天安门、颐和园、故宫、天坛、圆明园等等。
我对北京的印象,最深的是胡同。当然,是在电视里看的。
特别喜欢北京胡同里的氛围,人情味很浓,让人觉得特别温暖。就像我们的老街,街坊邻居关系都好,出门招呼声不断,哪家有好吃的也一起分享,孩子们也放心地嬉戏。
我们的“胡同”沉默地护着两代人的成长,等我们长大了,再回头去寻,曾经的“胡同”已经变成了一条新街。没有了石板路,也没有了瓦房,孩童时的伙伴也四散天涯,父母辈也都开始白了头发。
透过光阴,“胡同”的很多记忆已经不是特别清晰,但是,还是会在某一个瞬间,或者在梦里,一点一点清晰起来。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不论世事怎样变迁,都永不忘怀的感情。
作者也是从这些回忆里在汲取曾经的温暖,所以他笔下的北京那么有人情味,那么暖心。
不论是北漂的人,还是生长在北京的人,都对北京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如果你是北京人,如果你忘了曾经的北京,就从《北京烟树》中去寻觅那份记忆;如果你不是北京人,但又想更多地了解曾经的北京,《北京烟树》也能让你“穿越”到八十年代,让你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