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朋友的婚礼回家了。
我觉得很奇怪,其实我前两天,尤其是昨天,是觉得无比无比的快乐的,看到照片,我觉得我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这样开心的笑过了。
奇怪的点在于,我觉得我“几乎”要好了,可是回程路上,我又开始很不开心。
引发我不开心或者说是焦虑的原因非常的简单,就是我们回程从长沙南站出发,临走前我的男朋友买了4杯茶颜悦色和两份大份的臭豆腐。买奶茶的时候,我已经开始觉得不开心了,而看到两份大份的臭豆腐的时候,我的不开心就溢出来了。
他真的太像我妈了,把我照顾的很好,但我有时候还是无缘无故的觉得被压抑。以前我觉得是我妈妈总是管我,我把这一切归结于控制欲,所以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我会明确表示我的拒绝,但是现在看起来并不是,他不会控制和强迫我做什么事情,但是每次问我【要不要吃点。。。】【要不要喝点。。。】我总是下意识拒绝,就好像我小时候潜意识对我妈妈一样,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思考过,但是就已经拒绝了。然后后来想想发现其实吃/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后自然张嘴接过喂来的食物,他们就会逐渐觉得我的话语没有什么意义,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回到说为什么我一看到一堆食物就会不开心。其实我本来的想法是只喝1-2口奶茶的,然后他可以基本喝两杯,但是他总是买的太多太多了,我一会会觉得浪费,一会又会觉得他其实是对我好,所以我不吃会很伤他的心,然后吃了很多不是我本意想吃的东西。女孩子其实需要保持进食的热量是很少很少的,长期以往,我就发胖的很明显,然后就更多的引发我的焦虑。除此之外,他的爸爸也是一样。最近叔叔总是给我带午饭,但是带的太多太多了,每次的量大概够我吃三顿,但我又基于我的愧疚感就会都吃光,但实际上去压抑了一些情绪。
然后就是,我发现我的负面情绪持续的时间真的是太长了,明明奶茶事件这样一个小事儿都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但是我现在还是保持当时的状态。就好像之前在工作的不开心,对爸妈的不开心,总是很难自我中断。
刚刚其实看了一会儿《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间有一段我觉得能解释我上面部分的困扰——大概是说在儿童的自我状态中,父母作为从幼体到成年必须依赖的强壮的对手方,在父母十分严厉的情况下,面对这类【仁慈的独裁者】,当儿童产生愤怒的情绪的时候,为了更适应这种环境而被迫成为适应,切换了愤怒的形态,变成了一种更长远的,类似自我消化的状态。
这不就是我的状态!我很难再记起上次愤怒在什么时候,但是会陷入长时间的怄气、叛逆,但究竟怎么能够有效解决呢,可能需要我继续往下看看。但我应该会开始写一系列的想法档案,或许很久之后的某一天可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