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聊天,就我自己遇到的一些人来说,有些人是聊天终结者,上来一句话直接把你给堵死;有些人则是个话唠,只要你愿意听,他就能讲个不停;还有些人话太少,永远就那么几个字。那么,一场愉快的聊天到底该是什么样的?怎么聊才能让彼此聊的愉快?
打破沉默,如何开场
上来就问对方你是干什么的很一种很唐突的开场方式。说正确的废话反而不失为一种得体的方式。因为你要明白,开场话,仅仅只是敲个门而已。
开场就是一道开胃品,目的是引出主餐。
这里提供给你的方法是——冷读者+热捧者
冷读者,用你冷静的观察力,让第一句破冰的话显得不唐突。
热捧者,展示你十足的善意,以给对方制造愉悦为己任。
一上来就问你是做什么的,有点像在盘问对方。你可以这么问:你讲话很有条理,你是做培训的吗?
对方想必听了很高兴,因为他既被你关注了,也被你表扬了,受关注的需求和被尊重的需求全部被满足了。
可是问题来了,用什么思路来找到合适的话题切入呢?
从周围的道具找话题
这是第一条思路,从周围的道具找话题。
看见对方手里端着一杯饮料时,你可以说,“这杯饮料看上去很好喝的样子,是什么口味的?”
你冷静地观察到了他的手里的饮料,并称赞这个选择不错。
看见小区的邻居脖子里挂着新款耳机,你可以说,“这个是bose新出的降噪耳机嘛?效果如何,我也想买一个。”
你冷静地观察到了他的耳机,并表示了自己的羡慕和向往。
从对方身上找话题
这是第二条思路,从对方身上找话题,包括服饰、身材、气质、内在特质等等。
从对方的服饰上找话题:
“你的鞋子和你的这一身打扮好搭,在哪买的?”
从对方的身体上找话题:
"看您这挺拔的身材,常去健身吧?”
从对方的个性上找话题:
“您这么幽默,我猜你是双子座的?”
从那时那刻的状态找话题
一个人当时的心情,表情以及做一件事的状态,通过观察,引入话题。
打个比方:
“我注意到你刚刚听得很认真,今天哪个嘉宾的发言你最喜欢?”
“看你今天兴致很高,有啥开心的事嘛”
经常训练自己用这三条思路开场,我相信用不到多久,你就会训练出一双摄影师的眼睛。这双眼睛永远选择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有些人也许会觉得我何必要去和陌生人交谈。社交不就是彼此利用,虚伪的一套表演嘛?
我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特别怕冷场,特别怕没话讲,再加上我又是一个内向性格者,因此,如果要我出席一场满是陌生人的社交场合,想必我也是找我的手机为伴。
这种想法,不过是给自己不愿意走出舒适区的借口罢了。
前几天在得到上看到了戴老师分享的聊天技巧,她对于社交的态度是:
社交不是为了利用别人,而是帮助别人成功。
社交不是操纵,索取,而是合作、互助。
你要懂得善于发现自身的价值,用你自己的价值去帮助到他人。
现如今的新闻软件设计的太懂你,你越是喜欢某个话题,持有某个观点,它就会给你推送类似的新闻,让我们陷入自己永远是对的想法里无法自拔。而闲谈就可以帮助你获得一些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扩展你的视野。
戴老师还教给我们用两个心理暗示,来快速让自己进入状态,开启一场有趣的闲谈。
我是主人
在某场活动中,你可以提前一点到场,利用主场优势,让自己的气场从一开始就从被动转换成主动。
你便可以问出这样一些问题:
“你对今天的活动感觉怎么样?”
“喜欢这里的音乐嘛?”
“食物合胃口嘛?”
我们是还没有认识的朋友
这个想法对我来说很焕然一新。曾几何时,我一向对那些交游甚广的人持有负面看法,他们无非是八面玲珑,互相利用的人群罢了。
而一旦给社交预设了这种负面看法,自己怎么可能会去尝试,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呢?
越是精英教育,越是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
试试预设每个人都是善意宽容的,你的行为也自然会变得善意宽容,对方收到了善意宽容的对待,自然表现出善意宽容的姿态。
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对方不理你,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
看来今年的目标可以给自己再加一个:每周认识一个新朋友:)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