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六回了趟老家,乡村满目的萧条。因配合政策燃放了几千年的鞭炮令行而止!使得原本还有些许过年气息的味道又更加少了。想起了儿時过年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小孩子盼过年,大人盼种田。之所以有这个说法,是因为在儿时70,80后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过年是小孩子收获的季节,好吃的,新衣服,小压岁钱……,所以充满期待。而过年对于大人来说,更是付出的季节,制办年货,三亲六戚,各种压岁钱,应酬。一个年过下来一年的劳作也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大人反而喜欢种田,因为可以播种希望以换取各种生活的必需品。
随着年龄的增长,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过年最快乐的人已不再是我们。小时候,总盼着过年,因为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收压岁钱,可以带着塑料袋从村头跑到村尾。可以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放鞭炮,可以肆无忌惮的追逐奔跑嬉戏,再淘,再皮,大人们都不会去呵责!那时的我们对过年是无比期盼的。儿时的我们是掰着指头等过年,过年是兴奋的。那时的我们没有手机,没有wifi,……!但那时也是极容易获得幸福。
长大后身份转变了,人年龄增长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我们不再像儿时能轻而易举地得到最简单的快乐。我们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过年意味着回家的时候,往往被问及收入哪,买房哪等等。长大以后,身上的责任重了,可是心远了,父母老了,儿女在渐渐长大,曾经的快乐只能在儿时残存的记忆中找寻回忆。
年味越来越淡,人情也越来越淡。对我们已经快逼近知天命而言的这代人而言。年味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仪式感。而代代相传的仪式感有些繁琐,也是慢生活。对于长大的我们,长期的快节奏生活让我们体验不到年味,人越来越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曾经年味浓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亲情浓,友谊浓,相互往来很讲真情,彼此交心。二来对来年有一份美好的愿望和期待,始终带着一份念想。而今这两样都已经变淡,表面是生活条件提高,实则是人心,人情变的冷漠疏离,而对未来的期待也有些麻木。
即便还是按着时间,按着约定俗成的方式过年,但亲情友情变成各种形式上的应酬,大家脸上堆着笑,喜气洋洋,实则不交心。
年,越来越近;年味,却越来越淡;少了点过年的期盼,气氛,情怀;多了一点过年的负担,劳累和人情!
年味越来越淡,只因我们越来越成熟,每天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跌跌爬爬,所以来不及欣赏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美好。朱德庸说:过年就是抱一抱小时候自己的节日。长大以后我们越来越羡慕小时候的天真烂漫,有一句歌词唱的是越长大越孤单,我们心里装着很多心事,再也腾不出地方来尽情享受那些热闹的情景。小时候的过年真的是过了一年,渐渐长大后的过年就是老了一岁,即便年岁相近,“过了一年”和“老了一岁”终究还是不同。老了一岁意味着思想更成熟,所期待的东西越多。简单的小幸福,再难满足我们。年依然还是那个年,只是我们需要放下脚步,驻足欣赏,以孩童的目光,去体会那些回忆里追逐的年味。
长大以后的我们总是在匆匆忙忙地赶路,从未放下脚步看一眼沿途的美景。年味越来越淡,其实人也是越来越累。过年本是阖家团圆,一起祝愿的日子。不如停下脚步,放下包袱,和身边重要的人一起度过这温馨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