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借用一下汪国真诗歌的题目做这篇文章的题目,他在《我喜欢出发》中写到: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今年夏天我们又出发了,也因为我们喜欢出发。
这次出发目的地是新疆乌鲁木齐,距离呼和浩特两千五百公里,其实越出发看似的遥远逐渐变成了概念,因为只要奔着目的地你总会到达,自己握着方向盘到达的那种沉甸甸的喜悦是被别人载去没法比的。今天的行程:临河到哈密,全程一千三百多公里。早上五点便从酒店赶到G7,天空刚刚放白,我们的眼睛便开始忙起来,车走在路上,沿途全变成风景,远处的山峦连绵与起伏,晨雾中,它们轮廓柔和,色调简单却不失层次分明。京新高速上车辆寥寥无几,我们一路风驰电掣,在内蒙的版图上一直向西。两旁植被越来越少,却有羊儿、牛、骆驼吃草,在这一马平川与远山勾勒成的苍茫画卷里,放牧的人在哪里?它们的家在哪里?我想它们一定绝对自由,这么宽阔的地方可以随意行走,可是他们又那么自律,一伙聚在一起,不掉队也不离群,它们还足够从容,在全是黄色的戈壁与黄沙中寻找匍匐在地的稀少绿色,不慌不忙,不争不抢。
有时车走着走着会感到一丝晃悠,你会想起风了?果不然,公路上有黄沙贴地而过,再看两侧,左手边是漫漫黄沙堆起来的望不到边的沙漠,右手边除了黄沙还多了一些植被,看着他们的样子你会突然明白,被风带走的黄沙都是没有被保护的,而留下的因为他们的身上有一种植物,我叫不上名字,却能看到它们的倔强,那些能高于地平线好多还能安然不动的沙土,是因为它被早已裸露在外的植物的根紧紧地抓着。尧尧突然说:“妈妈,又一次邂逅沙漠与戈壁,我发现凡是有生命的都能改变一下大自然,能最好阻止沙丘移动的也只有植物了。”的确如此,有些理论书上早已学过,亲眼见到才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
与茫茫戈壁相伴一千多公里,终于来到哈密,当看到突然有深绿的植物时,当看到车逐渐多起来时,直至看到房屋从无到有时,心里竟有莫名的激动,今天的目的地终于到了,生命力旺盛的地方远比苍凉给人的希望多。在酒店落脚片刻就迫不及待来到街上,已是傍晚时分,天还没有要黑的意思,阳光依旧用余热烘烤着大地,整个哈密被笼罩在金色之中,来到哈密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吃哈密的哈密瓜,在酒店楼下的瓜摊挑一个最大的,啃几口疑惑就来了,怎么不甜呢,打听后才明白哈密瓜有二百六十多种,现在早熟的已经下架了,晚熟的还需要半个月,原来八月上旬正是吃哈密瓜青黄不接的时候。
皇后天街有热闹的夜市,进去需要刷身份证,扫描背包。进加油站,进旅店,其实凡是公共场所,验证身份和停车检查是必要手续,安全感顿增,遇到的还有那么多热情的人,亲切感也顿增。再说夜市的事,里边各色小吃应有尽有,不管来自哪里,都能找到自己喜好的那个味道,本来,我们计划要找一个环境优雅一点的地方享受当地美食,没想到一进夜市,就被眼前的热闹感染了,禁不住老板热情的招呼,随地落座,一顿晚餐就这么解决了,味道还不错,吃完后又开始后悔,当初的计划呢?呵呵,有时候环境与气氛很容易就把计划改变了。
这是奔波而又满心喜悦的一天,再借用汪国真的诗结尾吧: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