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路人曰书山之讽(二)

回顾历史,翻阅古今各家传承,可以很清晰的发现所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过是黄帝后人的家族史而已,不过是黄帝后人的轮流坐庄,轮流做主支。看哥哥坐罢弟弟坐,看弟弟不服哥哥,推翻哥哥,如此替换。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早忘记了家族子弟的生死,家族子弟的生活。随着历史的前进,这个大家族之下慢慢的又形成了更多的小家族,每个小家族为了延续家族的生存,为了让家族获得更多的利益,为了让家族成员更好的享受生活,于是开始挖掘大家族的根,开始掠夺侵占小家族的资源。


古代印刷术不发达,纸张技术不够成熟,文字记录在竹简上。很多人都没有足够的资源获取书籍,而能够读书的人都是所谓大家族的后人,此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阀世家,控制着绝大多数的书籍。借着书籍,培养更多的人,控制着文化思想,控制着笔墨纸砚所营造出来的文化的传播,控制着人心。以此掠夺更多的社会资源、土地资源、以此彰显着人性的贪婪,以此彰显着人性的无私,以此彰显着人心的复杂。

站在当下的时间点,回顾五千年的家族史,脑海中始终回旋着那年崇祯皇帝在煤山准备自缢时的那番言语“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站在我的角度看待这位皇帝,我不曾感慨皇帝德行不够,却只能感慨守成者非开创者。我时常感慨那时所谓读书人的底线,时常反思读书人,反思读书为何。在看崇祯皇帝的这段话,“然皆诸臣误朕。”为何有这样一句话,是因为此时的大臣心中已经没有了读书人的底线,都在为自己的自私,为自己的贪婪而疯狂。这里所谓的大臣是文人士子,是武勋贵族,是皇室子弟。这些人不管底层百姓的生活,不管天灾对国家的影响,只想着自己的欲望,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土地兼并,控制粮食人口。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走私盐铁,通敌卖国,没有一丝一毫的底线。在他们的意识中看到的是不管谁当皇帝都可以,只要不妨碍我的富贵就好,但是现实是自私贪婪的在面对绝对力量时是那么不堪一击,你贪婪,我更贪婪,你掠夺底层的利益而我掠夺你就好。最终所谓的自私贪婪,所谓的家财万贯,都成了他人的嫁衣。想想那年崇祯皇帝的逼捐所得二十万两白银,而李自成进北京城时获得的是五千万两白银。面对血淋淋的数字,有些时候只能感慨饿死皇帝和百姓,撑死士大夫。每一次回顾这段历史总会让我对读书人信心崩塌,让我对所谓的精英阶层产生怀疑。

看五千年家族史,朝代的更替,百姓的流离失所,是历史的必然,是天道运行的轨迹。初看好似是这样,在看才发现这不过是一次次自私贪婪的因果报应,不过是一次次得小失大的写真,不过是人性可悲的写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