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连续打卡第20天,打卡目的不在于文章写得优劣,在于培养坚持和输出的习惯,在于坚持思想整顿。
《物演通论》为什么那么难读?
身边有不少朋友经常聊到《物演通论》学说,能读下来的不多,由于极难读就把此书当做镇宅之书,简要说一下为什么这部著作这么难读,先总结了六点。
难点一:难在哲学——这部著作本身就是一个哲学著作,因为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探问西哲遗留下的哲学问题,如“精神”与“物质”的二元对立格局,即笛卡尔的那个“思”与“在”的二元哲学难题,康德遗留的知的规定性如何与在的规定性统一等等。同时,一般语言和文字符号是由普通民众在形而下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建立的,它不足以表达形而上的非直观哲学思想。哲学家都迷糊的问题我们凡人自然云里雾里,所以难读实属正常。本书虽然只是讨论“递弱代偿”的证明,但是要读懂这个证明需要知道此前思想家哲学家都做了哪些工程基础,这些工程基础在本书不阐述只是直接应用,此证明涉及到几千年哲学家、科学家、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所涉及到大量的东西都需要调动出来,可见要想读懂此书你需要往地下探大量的东西。在这个分科时代,个人调取如此大的基础工程量实属难事。
难点二:难在词语——我们的语言符号不足够完整呈现出语意,尤其是在哲学上。先生用了很多衍生词,而且对于这些词又做了很多的规定,在概念上要重新解读,同时也用了一些生造词汇,所涉及到的词有七八十个,这就让读者在读起来非常不顺畅,即难读又难懂。
难点三:难在原理——整书的学说就是一个基本原理证明体系,证明一个贯通万物生存演化的统一理论,即递弱代偿原理。递弱理解起来相对容易,最难理解的是代偿,代偿的是什么?是属性的代偿,不是用外在的一些条件来代偿,其实是内在代偿,代偿仅指一个东西代偿是内在自补而越补越失,这叫代偿。如果这个概念没理解通透读起来肯定困难。
难点四:难在属性——因为代偿的是属性,是属性在代偿,是物质存在度一旦消失,他自身的属性会掉出来递补来代偿。此属性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属性,这里的属性比我们日常语言的属性宽广的多,它的概念广阔到一切你能感知的东西,一切可以用语言表达的东西,都是物的属性。所以一定一定要把属性这个概念搞清楚。
难点五:难在反常识——根植在我们认知里的演变进化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学说讲生物进化越高级适应性越强,越具有生存优势,叫适者生存,这是当时科学界的普遍观念。但是,递弱代偿的衍动趋势,讲的是世界万物不是强化演动,而是弱化演动,太违反常识了。我们的思维惯性很难扭转。
难点六:难在内演——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只讲外部条件对生物的影响,那么生物内部不断变异的这种现象,它的内在驱动因素完全被忽略,物演通论讲的是物的内在演化,这个内是我们无从感知和察觉,在先生之前从来没有人在物质内质的演变方向上做讨论。所以,在整个学说里讲的演化衍动不是外部条件的演化,是万物的内质的演化方向,比如提出的存在度,即为内在的存在量度,全是物内演化,物质演化矢量的概念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