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孩子小的时候,虽然距离北京动物园只有咫尺之遥,印象中也就只去过一两次。如今孩子已经长大不在身边,本可以自由自在的游玩,却由于老腰限制了活动范围,最近半年已经去过北京动物园9次了。历经了动物园的冬天和春天,越来越爱上了它。
冬季里高粱河北边的大象犀牛河马还在屋里享受着温暖,经过海洋馆的广场,爱人每次都要去看被铁丝网笼罩下的鹰山里的四只老鹰,起初我总是在附近漫不经心的看一眼等着他,但是看着看着,我就被鹰山山顶上永远在眺望远方的老鹰打动了,属于天空的老鹰,站在鹰山的山顶,头顶不到半米的地方就是铁丝网限制了它的飞翔,它雄壮的翅膀没有机会扇动起空气的流动,以至于当它飞行下来吃食的时候那翅膀都扇动的很不自然。
过了高粱河,到了南区唯一带来生机的就是水禽湖冰面上的水禽,大天鹅,小天鹅,灰鸭,鸳鸯等等,围绕着水禽的湖面是游人最多的地方,很多摄影爱好者们手持长枪短炮的设备,等待着落日的余辉和水禽交相呼应的唯美画面,我也试图去学着取景,但我的手机实在难以胜任那需要高倍放大的场景的拍摄,跟着做做样子吧,不过我暗下决心,隔一段时间要在同样的角度留一下影像,好记录一下动物园的四季变化。
偶然进入展馆看到了吊在顶上,不紧不慢吃着食物的喜感的树懒;整个脑袋像大象鼻子一样细长的食蚁兽;气味强烈无法忍受的貘,等等;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真是名符其实。
春天悄悄来到了动物园的各个角落,每个角落都有盛开的鲜花让我有点眼花缭乱,活动范围慢慢加大,水禽湖的水禽们活动范围也随着融化的水面的扩大而分布在广阔的区域,水禽湖面的水禽不太多了。它们可以怡然自得,随心所欲的在动物园南岸的所有水域及岸边游玩觅食,我放弃了冬日必览的水禽湖,也放弃了在水禽湖桥面上的到此一游,开始往东扩展。
发现翻新过的熊山、北极熊馆和猫科动物馆,焦躁不安在几平方平米中转圈的猞猁和同样沿着最大周长转圈的北极熊,都不及熊山上的一大一小两只黑熊玩的高兴,熊大仗着自己身材略大,追逐熊二陪着它玩,围着熊山追逐打闹,甚是可爱。黑熊跑起来大脑袋一点一点的萌萌的让人忘却它是可以吃人的凶猛动物。熊山上围满了大人小孩,大家都鼓掌叫好,不肯离去。
动物园中相比其他被圈养的动物,水禽们无疑是动物园最幸福的动物啦!高冷的动物缺乏观赏性而被圈养在较小的空间,而憨态可掬的黑熊,有较大的活动场所而自得其乐,算是过的比较滋润的啦。在这里它们的命运不是靠能力,凶猛,而是靠观赏性高和人缘好。人亦然,找到一个需求和自己特长最贴切的天地过活会最幸福的。
点缀动物园的植物们也有自己的家,在紧邻高粱河南岸的最东边,有一个名叫百木园的大院子,里面有很多的花草植物,有木化石,有动物化石,有大草坪,在看过动物之后来逛一逛是非常悠闲惬意的事情。尤其像我这种总逛动物园的人,发现百木园,是我九次之旅的最惊喜的发现。
最后拷贝一些历史资料介绍一下:
北京动物园始建于1906年,在西直门外乐善园、继园和广善寺、惠安寺“两园、两寺”旧址上的清“农事试验场”内,由商部奉旨筹建(高晓松说是他舅公建的)。园内由动物园、植物园、农事试验三部分组成。最早的动物园位于园内东侧,占地1.5公顷,是中国对公众开放最早的动物园和华北地区对公众开放最早的公园。据考此地也是中国现代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的发祥地。北京动物园于1955年正式定名,目前占地面积约90公顷,展出珍稀野生动物约500种,5000余只,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次,发挥着国家动物园功能。北京动物园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4A级景区。斗转星移,物换景迁,往昔试验场,今日动物园。山石古建,廊桥亭榭,河泉陂池,花草藤树,爬虫游鱼,走兽飞禽,济济一堂,相得益彰。科学研究、保护教育、文化交流、知识传播、文物荟萃,功能齐全。少儿发其天真,成人觅其童趣。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天伦同享,古园新晖。
2018年4月24日完稿
2018年5月1日修改后不知操作有啥问题,日前也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