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以最通俗的定义可理解为自我感知,即自我对内在或外在的知觉或认知。存在与意识似乎总是相生相伴不离不弃。
意识催生知觉,有诗为证。视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听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嗅觉;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味觉;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触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意识萌生情感,有诗为证。喜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愤怒;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悲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快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意识激发情怀,有诗为证。思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仁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苦涩;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豪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意识包罗万象,有诗为证。大自然;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宇宙;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时光;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文化;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命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总之,意识时时刻刻伴随着生命,伴随着自我、家庭、群体、社会、习俗、文化、宗教、科学,伴随着人间万物一切可被认知构思的方方面面。人类有70多亿个不同的自我,意识就会有70多亿个不同。然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发展了语言,有了知识,有了智慧,有了理想,也成就了负熵。
如今,真正令人纠结的不是70多亿个不同的意识,也不是延绵不断的灾害,瘟疫,和战争,而是意识形态领域里不同的甚至完全冲突的价值理念。意识这个生活中最熟悉东西,仍然以其最神秘的方式左右着人类的未来。
二元论
二元论意味着心灵与物质是相互分离的,大脑不过是意识出现的处女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多重灵魂解释自然界与具有痛苦、快乐、和欲望等人类认知的关系。肉体出于较低层,心灵层次较高,而最高层的智慧则是不朽的。勒内·笛卡尔的心灵与物质二元论认为意识是独立于物质的。
二元论较具说服力的例证是人去世一瞬间的状况。那一刻肉体没有大的变化,但意识已不复存在。
二元论的集大成者莫过于宗教,至今仍被绝大多数人认可。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并非存在确立的理论,仅仅为说明人们对意识的研究仍处于不断探索中。当本源因果得不到物理学原理解释时,形而上学能够填补空白。对意识的认知也不例外。
哲学家大卫·查默斯(David Chalmers)提出了"意识的难题"一词,以区分“意识的简单问题”。简单问题包括:
· 鉴别、分类和应对环境刺激的能力,如条件反射;
· 认知系统整合信息的能力,如候鸟迁徙;
· 精神状态的可报告性,如一觉醒来;
· 行为控制,如有头羊的放牧;
· 等等。
简单的问题所以简单,因为它们的解决方案只需指定一种可以执行该功能的机制。也就是说,无论意识现象多么复杂或难以理解,最终都可以通过完全依靠标准的科学方法来理解它们。
意识的难题本质上指的是自我如何产生的。虽然近日有鸟类学家试图证明乌鸦也有自我意识,但普遍接受的观点仍然是人类是唯一具有自我意识的物种。人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及复杂的内在心理活动,而且是唯一能够为“理想”而牺牲自我和为“事业“凝聚众生的物种。
尽管哲学家未能诠释意识机理,但开拓了深入研究意识的领域。
量子意识论
唯物主义是被普遍接受的认知理论,也就是说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个人自我意识为转移。换句话说就是某个自我消失了自然界和许许多多其他自我依然存在。
物理学在确立唯物主义认识论上功不可没,许多自然现象,包括光合作用这样复杂的现象,均得到物理学理论及实验的验证。可长久以来,物理学却羞于在意识领域有任何建树。原因是物理学尚不能解释意识本源这一核心问题。
直到本世纪,诺贝尔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Penrose)与麻醉师斯图尔特·哈默罗夫(Stuart Hameroff)合作证明大脑中的微管的精细结构能够产生量子力学效应。每个微管蛋白分子都可以充当量子位,这种微管蛋白叠加状态的崩溃(也称坍缩)生成意识。
崩溃产生意识呢,太玄秘了吧?在微观量子世界里量子的状态是不确定的,其状态只有在观察者出现时才能被确定。态叠加与崩溃是量子力学的第一诡异现象,罗杰·彭罗斯认为自我个体即观察者,意识是由大脑中量子力学效应而发生的。
该理论一出现就受到许多抨击。特别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马克斯·泰格马克(MaxTegmark),他认为大脑的温湿状态无法维持态叠加与崩溃的要求。尽管如此,罗杰·彭罗斯毕竟在以唯物主义诠释意识向前进了一步。而当下某些主流意识论仍停留在“意识是独立于物质存在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二元论上。
脑神经意识论
2020年10月20日,萨里大学遗传学教授、量子生物学博士培训中心主任约翰乔·麦克法登(JohnjoeMcFadden)提出了意识新理论,他认为大脑中的电磁能量使大脑物质能够创造出意识、感知、和思考的能力。当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被激发时,它们不仅将电信号从线样的神经纤维中发出,而且也会将电磁能量脉冲发送到周围的组织。这些能量实际上是非物质性的且携带信息的能量波。大脑中信息丰富的电磁场构成意识的产生及其延申。
约翰乔·麦克法登基于物质与能量(而非物质与灵魂)的二元论,又一次对大多数科学家以接受的大脑本身及其数十亿神经网络产生的意识的"一元论"观点发起挑战。https://neurosciencenews.com/electromagnetic-consciousness-17191/
展望
宋朝诗人释子淳有诗曰:曹溪源派古之今,意识徒将渡浅深。诗意朦胧,意味深长。“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借此比喻人们对意识本身的认知或许更为贴切。
许多现实问题本质上就是意识领域的问题,如:临终关怀、民生福祉、共同命运。
有些科技课题也在等待意识认知的突破回馈社会,如:现实增强、智慧机器人。
甚至后人类世界这样久远命题也在等待意识的诠释。
意识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唯有懂得愚公移山的人们方能不断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