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白露。气候阴雨(太阴湿土)
2024.09.12现病史:
低热2天,体温不超过38℃。打喷嚏。气温怕风、怕冷。今日出现咳嗽,自诉因轻微咽干、咽痒造成。咽部未见明显红肿。双肺呼吸音清。疲劳乏力。纳差。二便正常。口干,不苦。鼻痒,轻微烧灼感。流汗。
舌诊:舌淡胖,苔白
脉诊:无力,偏浮,稍濡
诊断:太阳太阴少阳合病
治法:辛温解肌,疏风散邪,健脾扶正
2024.09.12
一诊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
北柴胡10克 黄芩8克 桂枝10克 炒白芍10克
生姜8克 蝉蜕6克 僵蚕6克 党参12克
清半夏6克 桔梗8克 生甘草5克 蜜枇杷叶9克
桑叶6克 苏叶6克 辛夷6克
三剂,水煎口服
2024.09.14
二诊复诊:咽喉敏感“刺痒”咳嗽。咳嗽频繁。无痰,干咳为主。后背怕冷。流清涕。疲劳。鼻痒消退,无烧灼感。无食欲。
二诊处方:
苏叶8克 辛夷8克 细辛4克 生姜6克
牛蒡子6克 天花粉18克 麻黄3克 蜜枇杷叶15克
桑叶6克 苦杏仁9克 地龙9克 丹参9克
蜜紫菀12克 蝉蜕5克 川贝母4克 醋五味子8克
三剂,水煎口服
2024.09.18
三诊复诊:患者诉,调整处方后,咳嗽当日大减。现偶有阵发性咳嗽,咽部偶有刺激感。遇风则易鼻塞。后背怕冷大减,仍偶有。流清涕大减,受风则发。疲劳改善。鼻痒消退。食欲稍有恢复。现仍汗多淋漓。
三诊处方:
苏叶6克 川贝母6克 丹参6克 地龙6克
蝉蜕6克 苦杏仁6克 天花粉15克 黄芪10克
防风5克 蜜紫菀10克 前胡12克 醋五味子9克
木香6克 陈皮9克 白术15克 浮小麦18克
蜜枇杷叶15克
四剂,水煎口服
2024.09.25
四诊复诊:平素不咳嗽,若闻及刺激性气味则咳数声。咳嗽轻微,伴少量咳痰声。安静时流汗较前明显减少。活动后仍有较多汗。流涕基本消退,轻微鼻塞。轻微怕风。略疲劳。食欲基本恢复。
四诊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
桂枝12克 炒白芍12克 生姜8克 炙甘草6克
苦杏仁8克 厚朴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防风5克 醋五味子8克 蜜紫菀15克 丹参8克
地龙8克 姜半夏10克 旋复花8克 细辛4克
肉桂4克 蜜款冬花12克
五剂,水煎口服
回访:感冒诸症消退。疲劳改善。咽喉略干。运动后汗出。
小结:
体虚外感低热。当以桂枝法、小柴胡法,扶正解表。
外邪解后,二诊开始处理内部矛盾。患者咽痒、咽干刺激,为风邪残留,袭扰肺系咽喉。仍当解表。燥以润之,故用天花粉、川贝母。
肺属金。邪气属风寒,夹燥气。合理使用辛味药,可润肺。故大胆启用苏叶、麻黄、细辛、生姜,合天花粉贝母润肺。遵《内经》:“辛以润之”古训,合成辛润之法。故而患者咳嗽大减。
《伤寒论》:“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老年人脾虚易生湿生痰、易感冒。四诊时,遵仲景之法,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统治手足太阴经。温和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