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午去社区办点事,社区由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可以免费借阅,我办理了一个借书卡。小小的图书馆每个书架上都排满了各种书籍,我不知道自己要看什么书,没有目标的借书,我发现会在图书馆迷失方向,都想看!
幸好图书馆不大,很容易就能转完一圈,开始第二遍的时候,在一个书架前我停留下来,从里面抽出两本《一个人的朝圣》《瓦尔登湖》。
以前在有书共读里面看到过关于这两本书,但是一直没有听过,也没有阅读过!对于像我这种行动力弱的人来说,阅读的时候我会犯困,然后看一会就进入睡眠模式。不要说什么书评之类的,就连读后感我也没写过呀。但是内心依然对读书有一份期待的心:期待自己能带出书中说的一二来,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我在地铁上乘车的时间,晚上睡前的时间,读完了《一个人的朝圣》。
我想在简书分享一下《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没有套路,完全是自己的个人感悟。这本书对我内心的触动挺深:信念,是推动我们一直不放弃的唯一理由,也许在行动的路上,我有时会怀疑信念的对错,有时候会想放弃!不辜负自己的内心!
介绍一下作者,蕾秋 ·乔伊斯---这是一个非常有文学底蕴的作者,她是英国资深剧作家,写了二十年的广播剧本,活跃于舞台剧界,拿过无数剧本奖的她,凭借深厚的文字功底,处女作畅销书《一个人的朝圣》,风靡三四十个国家,入围布克奖。
书中的哈罗德也许是这个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老人的一个缩影:默默坚守岗位多年,没有升迁,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六十岁的年纪需要每天吃降压药,各种治疗老年病症的各种药片。我的公公婆婆还没六十岁,每天不间断地吃着各种药片……
哈罗德的改变从一封信开始,这一封信来自二十多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得知老友患了癌症,哈罗德震惊悲痛之下,给奎妮写了封回信,在寄信的路上,哈罗德回想着自己的人生,最后信以另外一种方式寄到奎妮的手上:哈罗德决定自己走着将信送到奎妮手上,并且内心坚定只要他坚持走到奎妮的疗养院,奎妮的癌症一定会好!
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一直走了87天,627英里。对这个路程到底有多远我没有概念,于是我百度了一下627英里=1009.06千米(公里)。
1009.06公里步行的方式,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说走就走!一个六十的老人,走一千多公里的路……深深的震撼着我:信念的力量,不受年龄限制。只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生活可以更精彩!
说说奎妮,深受癌症的折磨,当她知道老友哈罗德要她等着,他要走过来看她,希望她一定要等着他。在奎妮内心的感动,与坚持,抱持着一定等的信念,坚强而痛苦的煎熬中等待着。
说实在的,我一直想直接看最后的结局怎样了,我一直忍着,直到最后一篇关于奎妮的介绍,哎!
书中开始介绍哈罗德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六十岁的自己: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没有惊喜,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
这样的人生虽平淡,与世无争!但是,这不是我的六十岁,我的六十岁:开心,充足,从容,有各种年纪的朋友……并且有我最热爱的事情:手工,写作,绘画……
虽然目前我写的东西有一搭没一搭的,我听众内的召唤,写吧!毕竟内心的成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永澄老师讲信念,就讲了八期!可见信念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