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公园人工湖有燕鸥,曹大狗听到摄友提供的最新消息后,自然是速速赶去拍照。
到湖边就看到了飞翔的燕鸥,还有先行到达的几位摄友,长枪短炮的,已经架起来了,拉好了拍摄的标准姿势。
据说这些摄友的家离公园挺远,四五十公里之外。他们仔细周到的拍摄准备工作,和不畏路途遥远和太阳暴晒的吃苦耐劳精神,令曹大狗很佩服。忍不住在我面前各种夸,我告诉他,就玩拍鸟而言,你和他们一样一样的啊!
为诱使燕鸥飞的近一点,这些摄友还自带了诱饵,买了一些小活鱼,不时投入水中,果然能成功地诱得燕鸥一次次起飞,伏冲,盘旋。
曹大狗还有新的发现,燕鸥中,一部分是负责飞来飞去抓鱼的,还有一部分是呆在湖心岛等着吃现成饭的。他断言,抓鱼的是老公,吃现成饭的是老婆。老公抓了鱼只给自家鸥吃,殷勤体贴又周到,爱的坦荡荡。
但对其他同类,则严访死守,勇猛好斗,不让其他鸥靠近自己的伴侣和找到的美食。战争是随时在进行着。
听到这些,加上刚从网上查完燕欧的相关资料,我突发奇想,从燕鸥身上,可以看出雄姓燕鸥在其种群繁衍方面,积极主动有担当,贡献不小。而雌性燕鸥在养育燕鸥宝宝方面,也会做大量工作,夫妻俩相亲相爱,有分工有协作,还真算得上是模范夫妻了呢!
【燕鸥】
鸻形目鸥科燕鸥属的鸟类。海鸟。头顶黑色,尾分叉。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繁殖区为北极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东及中部。候鸟,有很强的迁移性,在热带及亚热带海洋越冬。国内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四川、陕西、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等省,迁徙经河北、湖北、陕西、福建、广东、香港、海南岛和台湾。
外形描述。体型略小(35厘米)、头顶黑色的燕鸥。尾深叉型。繁殖期:整个头顶黑色,胸灰色。非繁殖期:上翼及背灰色,尾上覆羽、腰及尾白色,额白,头顶具黑色及白色杂斑,颈背最黑,下体白。飞行时,非繁殖期成鸟及亚成鸟的特征为前翼具近黑的横纹,外侧尾羽羽缘近黑。第一冬鸟上体褐色浓重,上背具鳞状斑。 虹膜:褐色;嘴:冬季黑色,夏季嘴基红色;脚:偏红,冬季较暗。
地理分布范围:繁殖于北美洲及古北界;冬季南迁至南美洲、非洲、印度洋、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常见夏季繁殖鸟及过境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西北;longipennis于中国东北及华北的东部;tibetana于中国中北部、中部、青海及西藏。后两亚种迁徙时经华南及东南,包括台湾及海南岛。
生活习性
燕鸥栖息于平原、草地、荒漠中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也出现于河口、海岸和沿海、沼泽与水塘。常呈小群活动。频繁的飞翔于水域和沼泽上空。飞行轻快而敏捷,两翅煽动缓慢而轻微,并不时的在空中翱翔和滑翔,窥视水中猎物,如发现猎物,则急冲直下,捕获后又返回空中。有时也飘浮于水面。主要以小鱼、虾、甲壳类、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常在水面上空飞行,发现食物,则急速扎入水中捕食,也常在水面或飞行中捕食飞行的昆虫。
燕鸥的寿命一般可达23岁,有时更可能会达23岁以上。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5-7月。常成群在一起营巢繁殖。有时也见单独成对繁殖或与其它鸥在一起繁殖。通常营巢于湖泊、河流和岛屿岸边以及沼泽地与草地上。巢多置于水域岸边平坦的沙地与沙石地上。也在沼泽中高出的土堆上或飘浮的芦苇或其它植物堆上营巢。巢甚简陋,主要为沙石地上的浅坑,内垫有少许枯草和羽毛。有时没有任何内垫物。巢的大小为外径23-25厘米,内径12-16厘米;巢深3-4厘米。
年产一窝。每窝产卵2-5枚,通常3枚。一天产一枚或间隔一天产一枚卵。卵的颜色为赭褐色,灰绿色或橄榄绿色,被有大小不等的褐色或黑色斑点和斑纹。卵的大小为37-44×28-33毫米,卵重16-20克。第一枚卵产出后亲鸟即开始坐巢孵化。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20-24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身体即披满沙棕色绒羽,当天即能行走和离巢。离巢后多分散隐蔽于附近草丛中,由亲鸟喂食,大约1个月左右即能飞翔。
像很多其他白燕鸥般,燕鸥在保卫鸟巢时会不惜攻击大型的侵略者甚至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