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星期三,照例是女儿的德国桌游日。我们玩这个桌游好几年了,女儿很喜欢。上个星期三,当老师点评的时候,我却发现老师除了带孩子玩游戏以外把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也给教了。孩子们学习了竖式加法。
6岁的孩子学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的不妥之处先不说,竖式加法本身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我们国家的数学学习最基础就是从竖式加法和乘法口诀开始的。竖式加法就是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得出答案。乘法口诀更是容易,二三得六,朗朗上口,很容易就记住了。
如果你再深入思考,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教育从小就在潜移默化的教孩子走捷径;在潜意识里灌输给孩子:结果更重要,过程不重要。
为什么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就得出了答案?为什么二三得六?为什么要进十?孩子们并不知道。当我们国人在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摇旗呐喊,鄙视西方孩子基础数学能力差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拿不同的东西做比较。我们在拿过程和结果做比较。比较结果,中国孩子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能条件反射的得出正确答案,似乎又快又好。我们却忽略了思维的过程,忽略了数学以及其他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样的,其本质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
网上曾经流传了一个段子,大概说的是中国的孩子和日本孩子的历史考试的差别。中国的历史考试考察的是对大量的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的记忆的准确性。有对于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阐述,但是都是必须得出老师曾经给过的标准答案。日本的孩子历史考试会要求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对国家、世界甚至个人的影响进行阐述,阐述的时候一定要是自己的思考而不是标准的答案。这么一对比,大家就应该应该明白了,我们的教育是比较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教育。
这种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教育对于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跟我们的历史是有关系的。在历史上有一个时期,所有跟艺术和人文有关的东西都会被烙上“资本主义”的烙印,在那个时期,只有学习自然科学的东西是比较安全的。所以,学校学科的设置也就以自然科学为主。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当时对我们的国家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越来越一体化,人文知识的缺乏越来越阻碍我们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应试教育让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维存在局限。它表现在:迷信权威、喜欢走捷径、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科学的精神、缺乏学习的能力。
迷信权威和喜欢走捷径其实也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有关。生活中,我们总会面临无数选择,怎么选择让我们经常很苦恼。很多人于是就选择走捷径,选择相信权威。如果你仔细研究我们国家的早教乱象、儿童培训乱象、互联网喷子乱象的时候,你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背后隐藏的所谓权威人士的身影。一两个专家跳出来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大堆家长就能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带孩子去什么宝贝早教中心,希望能把孩子的大脑训练的跟爱因斯坦一样;一两个专家说要“全人教育”,家长们就会把孩子从星期一到星期天的时间全部排满,生怕留一点点空白给孩子喘息的时间。这些乱象蓬勃发展的深层原因就是我们成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在谈到我们缺乏科学的精神的时候,我们应该也不意外。科学研究是什么?科学的研究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假设、实验验证、得出初步结论、发现错误、再提出问题、再假设、再验证、再得出结论的过程。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我们得以验证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得以发展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可是,只注重结果的教育直接把最重要的过程给抹杀掉了。
缺乏学习的能力意味着我们很难利用他人的经验和智慧。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曾经的工作机会在以后的十年或者二十年就会彻底消失。看看如今萧条的百货业你应该就能明白我说的什么意思了。十年前,百货商店的销售员还能拿到不错的收入,现在,随着互联网商务的兴起,百货商店相继关门,售货员不得不面临失业的命运。传统行业是这样,就是所谓的黄金职业医生、律师也不得不面临科技对于职业的冲击。大数据在医疗行业的运用将不可避免的改变一些医生的命运。以前,B超、X光片需要医生做出诊断报告,但有时候因为记忆的缺陷,医生对于不常见的疑难图像可能会做出不准确的判读。这些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运用电脑就能轻松的解决了。即使是外科手术领域,机器人也正逐渐在取代人的位置。特别是复杂的大手术,机器人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工作。机器人不存在体力不支的问题,不存在因为体力下降引起的思维误判问题,机器人也可以更精确的到达人手不能达到的手术部位。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必须进阶我们的学习能力,以便能在发展的社会中生存。
对于人工智能的冲击,我们人类可能不会被取代的能力却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里是严重缺失的。这些能力包括:共情力、爱的能力、系统性看问题的能力。
我们终究是人,我们不得不面对与配偶关系,与工作的关系,与孩子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我们在求学过程中缺少的这些重要的教育,使我们不得不在成年以后面对因这些教育的缺失带来的个人、家庭、事业的冲突,有时我们甚至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我是谁?”“我的情绪意味什么?”“爱是什么?”“我内心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生活之于我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我们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很少有机会去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而这些答案却包含着对我们人生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的思索结果。我们需要足够的自我认知能力。共情的能力、爱的能力、情绪管理能力都是自我认知能力的范围;同时,自我认知能力也决定了我们对于人生意义这些大问题的认知深度。
自我认知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只有当我们对于自我有一个清楚的概念,明白自己在社会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明白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在哪里的时候,我们才不至于迷茫。因为没有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我们会选择错误的职业,错误的人生伴侣;我们乱发脾气,因为我们在不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并且在没有沟通技巧的情况下自伤和伤人。我们没有思考清楚人生真正重要的价值是什么,所以我们会在各种无意义的关系中消耗着自己生命。
当父母的教育不可避免的带着时代的烙印的时候,父母的教育缺失和思维局限对于养育孩子意味着什么?
由于对于人性知识,对于自我的认识的缺乏,在面对这么一个纯洁的小小生命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去爱,去尊重,去理解;我们思维的局限让我们习惯性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来养育孩子。
在我发起的英文启蒙学习班里,我经常会接触到这样的父母。在不止一次的理论加举例的告诉大家孩子学习英文要图像和对应音频的结合才能帮助孩子理解音频的意思,不能翻译中文给孩子的时候。我仍然收到大量的家长的短信咨询。家长们都迫不及待的想给孩子翻译成中文以帮助孩子理解音频的意思,大家都怀疑孩子通过视频理解音频的能力。这里,你就会发现家长们又想在孩子身上复制自己学英文的学习路径了。家长们似乎都忘了,大家学了十几年的英文实际还是不能说不能写的状态。既然是低效的学习方式,为什么还要孩子复制呢?
同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在父母陪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我就经常观察我先生陪孩子搭积木的过程。每当孩子兴致很高的邀请爸爸陪她搭积木,搭着搭着,结果就变成了爸爸自嗨,孩子在旁边递积木的过程。仔细看了几次他们玩耍的过程我才发现,每次在孩子搭了一个不稳定的结构的时候,爸爸直接就说“你这个不对,应该这样”然后直接就帮孩子搭好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从来没体会到科学发现的惊喜,没有提问,没有假设,没有结论,因为爸爸直接就给出了答案。
在我不断反思我的受教育的过程以及我自己的思维局限的时候。我对于小小孩子的学习能力充满了深深的敬佩。当我女儿攀岩的时候,我总是很惊讶她怎么能那么快的学会在上爬的过程中使身体紧贴岩壁即使从来没有人告诉她那样做可以节省体力;我也很惊讶她怎么能通过听苏斯博士的绘本写出押韵的小诗即使我从来没有教过她诗应该是押韵的。所以,现在,每当我想着让孩子上培训班或者课外活动的时候,我总是要仔细问自己:这些决定对于提高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有帮助吗?是孩子可以产生激情的学习领域吗?
父母们如果能经常带着意识去观察自己的孩子,你总会发现孩子在自己有激情的领域学习能力是惊人的。我们需要做的只不过是带着孩子向那个领域前进而已。
从本质上,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
只有自我教育,而没有其让教育
所有的教育者都应该从最深程度来认可它
我们必须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通过我们的所作
孩子可以依照它的命运来教育他自己
-----鲁道夫.史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