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原创更新第24天
这几天一直纠结要不要买樊登读书的会员,今年我就想改变自己,从各方面,知识上,身材上都需要改变。
趁着休息时间把这本书听完了,因为自己很喜欢孩子,所以我一直在摸索如何培养孩子的道路上前行,之前的“共情”办法使用了,果真有效,与其与孩子倔强着,还不如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想法,让他说出他为什么哭或者闹的原因,引导他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我对待孩子的哭闹就没那么发愁了。
书中提到如果你管教孩子特别费劲,孩子也很痛苦,就是办法用错了。
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系,需要用简单的规则(遗传,变异,选择)来约束,不可以像用复杂的规则来对待简单的机械体系。就像汽车是一个简单的机械体系,要造汽车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最终会造出的就是按你自己的想法造出来的,相信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比自己更出色。所以我们对待孩子的成长只要简单的规则约束他们,不要条条框框的约束,这样孩子才会有自己的想法。
对于孩子的写作业,很多父母都说憋出内伤或者心脏病都要有了(去年我让孩子读英语时也经常这么说的),今天听了这本书后我豁然了,第一问题,有些问题孩子说了几遍还是不会,这是个正常的事,因为没有谁天生就会的,需要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第二个问题,孩子写到作业就磨叽,这是父母每次到写作业就跟着催促和监督导致的,让孩子养成一种父母不监督我就不写作业的习惯。总结一句:对待孩子的作业问题,父母要先摆正心态,孩子自己的事情由他自己解决,不要父母去过多干预(不是说孩子写成鬼画糊,父母也不管,要及时纠正)
说到纠正的前提条件就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这样才能和孩子建立信任感,孩子才会学会尊重,有安全感。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孩子,而是对待孩子要“温柔但是有边界”,孩子犯错误了要指出来,可以先说明因为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所以一定要告诉你的这个行为是错误的,要坚决制止你的错误行为。
就像昨天晚上孩子把凳子推倒了,先生用命令的口吻说“把椅子扶好”,结果孩子不但没扶好,反而是再次推翻椅子。其实这个行为孩子是在试探爸爸到底爱不爱我,结果推倒几次后,先生火了,很大声很凶的命令孩子趴在地上,孩子吓了趴到垫子上就开始哭,哭了一会找我,我什么也没说,就抱着他坐到爸爸身边,渐渐孩子不哭了,反而笑起来了,就是回归正常了。这个例子就是孩子试探父母爱不爱我底线->父母进行严厉的教育一番->试探结束父母不爱我,回归正常。我想如果爸爸以无条件的爱方式让孩子把椅子扶好,就不会有孩子大哭一场的事,孩子内心不会有对爸爸的恐惧感,而是感受到爸爸的爱。
孩子给我们的,远远超过我们给孩子的爱!
我们培养孩子时,要让孩子有价值感,而不是习惯性的打击孩子,不管孩子做的好不好,得到的都是父母的打击,这样就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让孩子觉得我怎么努力都没有意义,从而导致孩子自律性就降低。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孩子往往就长成父母嘴中的样子。
终身成长-美德后的美德(有点深奥),理解应该是不断成长,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不要去和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最后讲读者说到“对孩子好点”,并且樊登也出了这本书,虽然我还没看,但我是认同的,因为有了孩子,父母才会去不断成长和努力。
母慈子孝是件很好的事,但在先生眼里就是慈母多败儿,这个我一直在教育孩子书本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