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最难忘的一天,一大早,我先把吴虹校长发的链接发送到我们小学群里,以便让好学的同事共享新教育的大餐。
当恋恋不舍地和吴虹校长和小伙伴们说再见时,我才意识到今天和大咖们进行了一天的“交流”,看着有12.7万人共同参加的盛宴,真正体会到国家委员陶西平说的:“新教育实验会是一条鲶鱼,把中国教育这缸水搅起来。”
回顾今天一天的听课过程,不说专家们讲的内容,从时间上说:一场论坛,能从上午九点持续到晚上九点,线下的哪个机构能做到?从参与的自由上看:我们既可以在家里聆听,还可以像吴虹校长一样在副驾驶上认真地参与研讨。参与人数,世界上哪个会场可以容纳十几万人同时参加学习。更让人称赞的是焦建利教授为每个专家设计的小纸条,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将我们的困惑向专家们反馈。
这就是新教育的模样――未来学习中心,不受限制,一天二十四小时,随时可以参与;可以子女共学、夫妻共读,各取所需,在聆听时,儿子发现有适合他的课《研究生如何网上学习》,他钻进卧室,走进他的课堂。
从汤敏参事的《慕课革命》、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校长的《新教育》、朱雪晴校长的《走,我们去找好教育》、《新教育在银河》、到今天的未来学校云论坛,新教育的模样愈来愈清晰,专家们从理论的方面为我们做了解读,雪晴校长作为一线工作者,将未来教育如何落地,如何实施,如何开花结果,一片片,如剥洋葱一样为我们做了仔细地剥析,为我们一线教师指出了可以随时“搬”到学校的、可立即生根发芽的举措。今天的云论坛,一些新教育受益学校的领导又为我们提供了他们成熟地经验,再一次告诉我们哪里都有新教育可以生根发芽的土壤,就看我们行动不行动,其实未来已来,现在即未来。
疫情时期,全民宅家,这不正是新教育适合的土壤吗?贵州的徐萍校长将清华大学的优秀资源与他们山村的孩子对接,使山村的孩子用一根网线可以接受全国最好的教育;四川凉水井中学的张森林老师,硬是把历经十月八湾山路才能走到的山头学校,运用新教育的先进理念,办成了城里孩子向往的学习中心;甘肃的尚老师利用Cctalk将沪加计划课程、彩虹花课程、深圳龙岗雷神的课程有选择地推送给山村孩子,使他们足不出户,却“走”遍全国;湖南的肖丽好老师,因为有了青椒计划、有了N师、有了吴校,她从一个山村姑娘走向北京,和亲爱的汤敏参事进行了对话……这要归功于“疫”情,是“疫”情催化了新教育的发展。是“疫”情,将全国教育由线下搬到线上,是“疫”情,让吴校与邱校产生云伴读、云伴学的想法,有了云伴读、云伴学、云论坛,使我们有了云端学习的机会,使我们听说了未来学校,见识了未来学校的模样!
未来已来,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热情地拥抱,作为老师每个人都要有危机意识,能者为师的时代已经来临,如果不更新观念,不积极行动,不久的将来将面临失业的危险。“疫”情当前,按照邱校的“闭门即是深山,开卷即可修练”,我们认真研读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注重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用这些核心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我们不会再一把分数的尺子去量每一位学生,不会只看前面十几个所谓的“优等生”,我们会面向全体,寻找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将这个闪光点生长生长再生长,孩子尝到了成功的幸福,我们更体会到“看到成功”的幸福。
有了专家们的理论支撑,又有一线教师的成功经验,要考虑学校实际、班级情况,选择可以“照搬”的课程,试试哪些可以在我们这里生根发芽。
偷肖丽好老师小诗一首,以共勉
《如果我是一泓清泉》
如果我是一泓清泉
我就不入大海怀抱
海洋没有我
一样很壮观
如果我是一泓清泉
我就流到荒坡上
荒坡会很喜欢我
去为它滋养一片生机
如果我是一泓清泉
我就流到戈壁滩
沙漠上流出一片绿洲
那才叫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