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篇
很短的一篇,讲了打卡带来的弊端。当然也提到了打卡的好处。就是可以推动我们积极参与任务推动我们完成计划。
然后讲了一个对我来讲是一个新词:认知闭合。意思是大脑对于自己已经想不明白的事情,它就会不喜欢模糊的感觉,会想办法解释清楚,给个答案在这儿。
打卡的弊端结合这个知识,就是你匆忙打卡后,大脑就不会对这个事情进行处理了,如果你每天只是想完成打卡,而忽略了对其体验,那这个任务还是没有完成。
我上个学期,坚持了50多天的日更,开始是为了推动自己每天输出和获得奖励,后来时间紧张时或没有灵感时,就写不出来,只能水一篇来应付日更。我还是没有获得自我成长。
我看到的一条评论是这样的,太符合我现在的状态了,看书第一遍,能记住的东西很少。要回去再看一遍自己写的笔记,画的横线才能有所回忆。
刚读一本书,想把感写岀,提笔忘了字,记忆未留住。重新翻一遍,方才有感悟,学而时习之,根本之岀路。
专注:这已经是我可以做到的事了,以前高中总是想专注些,可是我都做不到,现在知道,专注就是自己多思考,多感悟,就会专注。
怎么改变打卡这个弊端呢!
文中提到可以用记录的形式来代替打卡,只记录自己做到的,不把自己的目标做为打卡的前提。这样就不会进入认知封闭的误区了。还有就是可以改变自己的目标,只设置下限,不设上限,从奖励机制的角度,降低自己的目标,然后在学的高于目标,自己就会觉得多学了内容。我看评论里提到的也有道理。
想起来了之前看到过的一个知识。如果任务较容易,那我们应该保持中等偏上的动机水平,这样更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而如果任务较困难,保持中等偏下的动机水平,更利于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