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出自诗经,在千千万万的思妇诗中却仍有着它别具一格的韵味和淡雅。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一朝一代,君主变更不暇,可是徭役制度却压迫了平民百姓数千年。“徭役”最早起源于《周礼》《礼记.王制》 ,其中有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徭役是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名目繁多,办法严苛,残酷压榨平民百姓。秦时17岁开始服役,西汉景帝二年定为20岁,后改为23岁,徭役结束年龄为56岁,可见,服役的男子基本上所有的青春年华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
你听那些征役的人们,他们的歌中唱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征夫与征妇的血与泪早已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那种悲伤是一种接近空白的苍凉。
《君子于役》是一首思妇诗,但又于一般的思妇诗绝不相同,诗经里的思妇诗或是从女子角度入笔,或是从男子角度入笔,一字一句皆是思念。《君子于役》却有一段天然姿态。
正如安意如说“它以思念为题起笔之后,就不再执于描写思念。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样的画面自然,简单,不像其他思妇诗,刻画得深入、警醒,将一份思念写到一叶惊秋的地步。”《君子于役》那么淡然,深重。
我十分敬佩诗中的女子,在丈夫即将从役时,她没有说一句怨言,却说:有身当殉国。如果丈夫为国牺牲,她便化作“山头石”,天天盼望丈夫归来。那是深明大义的爱。
她怀念亲人的深挚感情宛如一股清泉,在繁花荫蔽中年复一年的流淌,沾染着细微花香,千年不涸却清澈如初。她的思念,用“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 “曷其有佸?”、“如之何勿思”、“苟无饥渴” 这些词句来点破深化,愈加显得她深情如海,既惊艳又朴实自然。
她在流转的时光中等待着离人的归来,只身一人走过春秋冬夏,时光在流逝,容颜在老去,而离人的归息,却如同夜幕的繁星,历历在目却又无法触及。
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她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你在外征役,缈无归期,我又怎能如你所想,天真无邪?那难道不是妄想吗?花前月下,庭中月前,我终生思念,那思念,蔓延成海。”她说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至哉?
寒风中,我听见有人在歌唱。
福彩 1班,邓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