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辈,与我们这一辈有哪些东西是值得延续和遵守的呢?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来来来听听故事。
大多数的父母在吃饭时,都犯了很严重的错误。
比如你还在做饭时,就叫孩子开始吃饭,你在炒菜时,他在吃;
等你出来一看,好吃的菜都没了,剩下一片狼藉。
虽然你心里不会有什么想法,但孩子的品性可见一斑。
再如你上菜时,把好的菜放在孩子面前,而不是长辈面前,这就在暗示孩子,好东西都是属于你的,孩子不自私才怪。
中国家长已经习惯了,把餐桌上所有好的东西留给孩子,给孩子特殊照顾,仿佛不这样做,自己就不爱孩子。
由来已久的习惯,反而惯坏了孩子,导致他没规矩,不懂得分享。
卢勤说,一个家庭,假如在饭桌上菜时家长摆错了位置,将来就没有你的位置。
就说我自己,出生在农村家庭,小时候,每次吃饭点,妈妈都会让我们等爸爸回来了再开饭。爸爸去农田干活,每次回来也不会是很准点的,看到妈妈烧好了饭菜,我还不能开动,非要等到爸爸回来,等到爸爸洗漱完毕后,才能吃饭。
现在想想,这就是家庭教育。
饭桌上的事情,虽然小,却能反映出很多东西,正如露珠虽小,却映射出世界的虹霓万千。
孩子在餐桌上的贪吃事小,但规矩事大,如果规矩坏了,那孩子什么规矩能遵守?
古人从很小就开始教导子女规矩,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现在的父母越来越不看重规矩,不孝顺的子女也越来越多了。
大多数父母喜欢口头教育,却难做到真正的教化,让孩子真正地去体会规矩。
比如孩子把手中的糖给你,你很高兴地说:“宝贝真棒,你自己吃就可以了”,这就拒绝了孩子的一番“好意”。
很可能你的拒绝会让孩子认为,妈妈不需要,那我下次就不给了;或者下次给也只是为了得到你的夸奖,装装样子。
有些规矩如果不让孩子遵守,那他会觉得没必要。
所以,上菜时,要把好菜放在长辈面前;长辈没动筷子前,孩子不能动筷子;全家人没齐时也不能动筷子。
这件事情虽小,却让孩子知道,尊敬和孝顺长辈是必须要做的事。
吃饭等生活行为是家庭教育最经常、有效的教化,所以一定要重视。
- 等长辈动筷
- 好菜放在长辈面前
- 不要吃得满目狼藉
- 饭后帮忙收拾碗筷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很多规矩也不被重视,小孩子的生活条件,家庭教育都不一样了。但是,很多的观点都指向一样的结果。微乎其微。
再来说一个
前几天房东过来帮忙修好了阳台的水龙头。(房子装修时比较老,水龙头都不实用了)
房东年纪大了,说自己年纪大了,总有一天是干不动了的,这些活,后面都要交给下一代人去处理了。
说的很是实在的话,可是,就过了没几天,家里的厨房和洗手台的水龙头也该换了。(一样水龙头不好用)
然后呢,这次房东自己真的没出马,是让他的下一代来管这个事了。
可是,他没有亲力亲为的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而是买好了材料,叫来了修理工,帮忙处理的。我那会不是心想有钱真好。而是,原来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就看你怎么看待解决了。
年轻人不像老人家,把什么事都自己处理,自己亲力亲为,能省一点是一点。老人家是连换阳台的水龙头的配件还是旧的上面拆下来换进去的,而年轻人,是直接全套换个新的。
通过这个事,给我的启发是,现在的人,在老一辈的人身上,很多东西都消失了。